现实表明,审查起诉阶段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存在不少问题,那么采取哪些措施来完善呢?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查起诉部门的检察人员自身应保持清醒的认识,改变观念,重视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有意识地把侦查监督融进并贯穿于审查起诉的全过程,纠正片面地认为经过审查起诉就等于对侦查进行了监督的观念。事实上,如果审查起诉中不重视审查侦查的违法情况,在这个阶段侦查监督就会落空。在审查起诉过程中,检察人员的注意力除了关注于根据案卷材料提供的犯罪事实、情节和证据,审查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准确恰当,还应重视公安机关怎样通过侦查,发现和掌握这些事实、情节和证据的经过,同时还应该注重根据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判断是否有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审查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象等。
第二,从制度上完善审查起诉阶段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对侦查的监督,包括对整个侦查活动和侦查程序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和纠正。对于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首先应从法律上明确非法证据排除法则;其次,规定检察人员对于发现上述违法行为有撤销权,对于违法侦查人员有处罚权或处罚建议权;同时明确处理程序,规定对涉及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处罚的程序;还应加强与本院法纪或反贪部门的联系。对于侦查程序中不按规定办事的,应区别情况,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书,责令有关公安机关或违法侦查人员作出修正,采取补救措施。另外,应在检查制度中明确规定,检察人员必须履行好对侦查监督的职责,对于对侦查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或应发现而不能发现的,应承担失职的责任。
第三,对于一些非正常因素的影响,要对检察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教育和培训,使其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执法、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敢于突破人情网、关系网、保护网的束缚。
总而言之,作为审查起诉阶段审查起诉部门的检察人员,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除了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工作水平上加以提高外,还应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方臻完善。
审判证据不足时的程序。当证据不足时,案件会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如证据不足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最多两次,每次一个月。若经两次补充侦查后证据仍不足,检方将做出不起诉决定。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一个月,重大案件可能延长半个月。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案件进入法
刑事案件的无罪辩护程序,包括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在侦查阶段,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进行咨询和代理申诉。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给人民检察院,后者在审查起诉阶段会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听取各方意见。辩护律师可查阅相关材料。最后,人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一部分,社区矫正具有惩罚功能。工作对象主要是特定罪犯,包括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等。工作定位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核心在于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
公诉案件的审理程序,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开庭审理三个阶段。公安机关负责侦查,认为构成犯罪则提出起诉意见书;检察院负责审查起诉,认为构成犯罪则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则负责开庭审理,核实证据、查清事实并作出裁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被告人在公诉案件中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