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的目的是控股,但并不意味着该公司就成为外企。外资收购国内企业是指一家外国企业(没有中国法人资格)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用现金、股票或债券购买中国国内企业的股权份额或整个资产,从而实现对国内企业的控股权。
根据《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10号文),具体规定如下:
如果外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境内新设企业进行绿地投资,根据所设公司形态的不同,分别适用《外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
如果外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并购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如果外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并购内资有限公司并将其改制为股份公司,或直接并购内资股份公司,适用《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如果外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并购境内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并购内资企业,适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以及《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境内外商投资企业或分立,适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如果在合并与分立过程中发生投资者及出资额变化,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内资企业,同样适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如果外商投资性公司(控股公司)并购内资企业,适用《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如果外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并购上市公司,适用《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如果达到一定标准,还需要适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