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又称私人股权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于无法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资产的一种投资方式。机构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私募基金,并将资金交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和投向目标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可以包括杠杆收购、风险投资、成长资本、天使投资、夹层融资以及其他形式。私募基金通常会控制所投资公司的管理,并经常引入新的管理团队以提升公司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可以包括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根据规定,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日的90%。发行的股份在12个月内(对于大股东认购的股份为36个月内),不得转让。2006年证监会推出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于非公开发行的要求除了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市价的90%,发行的股份在12个月内(对于大股东认购的股份为36个月内)不得转让,以及募资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违规行为等外,没有其他条件。也就是说,非公开发行并没有盈利要求,即使是亏损企业也可以申请发行。
定向增发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在过去,大投资人(如外资)想要成为上市公司的战略股东,甚至成为控股股东时,通常只能通过向大股东购买股权来实现(例如,**士丹利及**金融公司联合收购**水泥14.33%股权)。而新股东所支付的资金实际上进入了大股东的口袋,对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实力并没有直接作用。
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定向增发融资后,上市公司可以进行并购,从而快速扩大规模。
私募基金对非公开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方式,包括杠杆收购、风险投资等。同时介绍了定向增发的定义和相关规定,包括发行对象、发行价、股份转让等。定向增发包括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股东或控股股东的情形以及通过定向增发融资进行并购扩大规模的情况。
财政预算内建设资金、政府性基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等安排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如国债专项资金等。同时,文章还涉及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其应贯穿整个项目周期。
私募基金代销资格的具体要求。合格主体包括已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和在证监会注册并获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这些机构必须遵守严格的资格要求,如明确私募基金的门槛限制、禁止使用的推介媒介和方式、规范代销责任归属、遵从开户制度和监督协议、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股权投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文章指出了股权投资对象的法律风险,包括国企不能成为普通合伙人以及投资于不规范私募基金的风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股权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包括直接出资设立中的虚假出资和非货币出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