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转让规定 日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对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一些操作问题作出说明和规定。这是继去年12月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对该《办法》再次下发实施细则。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这个“通知”早在8月25日就下发给中央企业及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规定了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的操作办法。
《通知》认为,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的,应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到经国资监管机构确定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披露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在确定受让方并草签产权转让合同后,由转让方按国家对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管理的规定,将涉及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事项报国资委审核批准。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方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办法》的规定,做好落实。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采取转让前将有关费用从净资产中抵扣的方法进行产权转让。
产权转让公告应按规定的渠道和时间公开披露,对于重大转让项目或有特殊要求的,转让方可以与产权交易机构通过委托协议另行约定公告期限,但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转让公告期自报刊发布信息之日起计算。公告发布后,转让方不得随意变动或无故取消所发布的信息。因特殊原因确需变动或取消所发布信息的,应当出具批准机构的同意或证明文件,并由产权交易机构在原信息发布渠道上进行公告。
在产权转让公告中提出的受让条件不得出现具有明确指向性或违反公平竞争的内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公开披露后,有关方面应按照同样的受让条件选择受让方。
股权收购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包括对目标公司的全面调查,特别是对股权结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及可能存在的或有负债等的审查。同时,还需仔细审查目标公司的章程,关注股权转让的限制性规定。在股权收购过程中,受让方应与中介机构合作进行尽职调查,并将报告作为股权转
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实施集中的后果。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转让营业等,以恢复市场竞争状态。同时,违法经营者还可能面临罚款。文章还介绍了垄断竞争的产生原因,包括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制度试点的持
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即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其中明确取消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除了借壳上市仍需严格审核外。新政策旨在降低并购重组成本,推动市场化并购浪潮。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发展并购贷款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
新三板挂牌公司在协议转让股票时,需要填写的公开转让记录表的要求和内容。包括股票信息、公司全称、证券简称等详细内容,并强调公司需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此外,还提及了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和主要资产权属纠纷的问题,遵循《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