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家庭的子女的抚养权可以由双方在离婚时协商决定,并在离婚协议书上明确表示。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在以下情况下,可以随父方生活:
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子女,父方和母方都要求抚养子女时,可以优先考虑以下情况:
如果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并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能力照顾子女,可以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
对于十周岁以上的子女,父母双方发生争执时,应考虑子女的意见。在离婚案件中,法院一般只在父方和母方都具备抚养子女条件的情况下,才考虑子女个人的意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有固定收入的人,抚养费一般按月总收入的20%至30%支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人,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应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方式一般有按月给付和一次性给付两种。按月给付适用于父母收入按月结算的情况,而一次性给付适用于非抚养方的收入不稳定或居住地不固定的情况。
如果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子女的生活,法律允许双方协议变更抚养费数额。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子女可以提起变更抚养费数额的诉讼。此外,如果离婚后抚养孩子一方的收入没有明显增加,而另一方的收入增加较多,法院一般不会支持抚养孩子一方追加抚养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为子女十八周岁。超过十八周岁后,父母没有法定抚养义务,除非子女仍然需要抚养费的情况,如在校就读或丧失劳动能力等。如果子女已经可以独立生活并能维持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抚养费。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长久生活的感情。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有探望权,抚养方有配合的义务。
离婚时,双方最好能就子女的探望事宜达成书面协议,明确探望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探望权应本着对子女有利的原则行使,不能强制探望子女。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权应从父母的探望权行使中得以行使,不宜单独提起探望权之诉。
子女的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离婚夫妇可以通过协议或诉讼方式变更与子女的抚养关系。
可以提起变更抚养关系之诉的情况包括:原抚养方因严重疾病或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原抚养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愿意随另一方生活且该方有抚养能力;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抚养关系的情况。
子女有权利选择姓父姓或姓母姓,父母不能随意改变子女的姓氏。
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抚养费。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孩子抚养权强制执行的法律条件。根据《婚姻法》规定,需已有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且针对夫妻双方不履行责任义务的行为进行强制执行,而不是直接对孩子的人身进行执行。父母离婚后仍须履行抚养义务,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起诉追讨抚养费。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
关于离婚后没有抚养权的一方是否能带孩子出国旅游的法律问题。未经抚养权人同意,不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能带孩子出国旅游。但如果得到抚养权人的许可,则可以带孩子出国旅游。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离婚后抚养权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诉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