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婚姻法》修订后,第一次确立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是指因一方有重大过错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无过错方对此所受的损害(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婚姻义务的内在要求,充分保护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在我国离婚立法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探析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不难发现它具有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思想进步的社会功能。首先,损害赔偿作为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救济手段,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填补受害人的损害。有损害才有赔偿,无损害就无赔偿。通过补偿损失,使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救济和恢复。对于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可分为财产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离婚财产损害赔偿,旨在填补财产损害,从而使受害一方在离婚时减少财产实际损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国外有的采用给付慰付金的办法,有的采用支付赔偿金的办法。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对精神损害的民事责任规定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非财产责任,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一种系财产责任,即支付赔偿金。目前我国民事审判中,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一般采取支付赔偿金的方式。其次,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本身就是具有经济补偿和精神慰抚的性质。因为,对于精神损害而言,不能完全客观地以金钱来计量和赔偿,给付赔偿金除了尽可能填补损害以外,更主要的是慰抚受害一方因精神损害而产生的痛苦、失望、怨愤与不满,使受害一方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从而平息其愤怒、痛苦与不满。最后,损害赔偿作为侵权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之一,具有制裁和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通过责令有过错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使侵权者不但没有因其过错获益,反而对其行为的损害后果还要承担赔偿责任,这本身就体现了法律对侵权者的惩罚与制裁,并且对其他有可能发生类似行为的人则有警戒和预防作用。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被害人向义务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时无需支付费用,但如选择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需支付诉讼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行政赔偿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第46条,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若未明确表示放弃,仍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预防离婚财产纠纷,夫妻应进行财产公证、书面协议,并注意防止一方擅自转移或处置财产。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