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是指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探视权的行使需要得到另一方的积极协助,而对方不得进行任何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具体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将作出判决。如果父亲或母亲的探视行为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法院有权依法中止探望权;一旦中止的事由消失,应当恢复探望权。
探视权的行使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决定,并将协商内容作为协议离婚的一部分。如果子女有选择能力,应当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法院有权审查协商内容。对于已经生效的法院判决,只要未涉及子女探望权,当事人可以依法另行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受理。
以上是对探视权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探望权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权探望孩子,具体探望时间和方式由法院决定。法律依据为《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做出判决。若探视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法院可终止探视权。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父母一方再婚组成新家庭的,不能免除抚养子女的责任,还需要按约定给付抚养费的,直到子女有独立生活能力。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