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企业并购行为,减小并购成本,防范并购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参与并购行为的所有财务相关人员。
第3条财务人员在企业并购中的一切行为必须遵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
第4条本制度中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第2章并购交易前财务控制
第5条财务人员负责分析、评估企业在并购前审慎性调查表中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将意见标出后报财务总监审核。
第6条外部机构编写的审慎性调查报告,由财务总监负责审核,报总裁办公会审议批准。
第3章并购交易中财务控制
第7条财务部人员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编写并购交易备查薄。
第8条并购交易备查薄主要用来记录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并购目标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第9条并购中合并成本分配的依据。
1.对于小额并购交易,可根据企业内部对目标企业进行审慎性调查结果,合理分配企业合并成本,,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有关规定确认并购目标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
2.对于大额并购交易,可根据外部咨询机构对并购目标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的咨询报告,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
第10条财务部人员在并购行为发生后需据实编制并购交易会计分录,并报财务总监审核。
第11条审计人员定期审核并购交易会计分录结果是否与并购交易的文件记录保持一致。
第12条并购所涉及的金额比较大时,财务经理编制并购交易会计处理分析报告并报财务总监审核。
第13条会计处理分析报告内容。
1.并购交易的背景及现状。
2.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对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要求。
3.高级管理人员对并购交易的分析结论。
4.并购交易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情况。
第14条财务人员在并购合同签订日需比较被并购企业评估后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合并成本的差别。
第15条被并购企业评估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合并成本差额的处理办法。
1.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经财务总监审批后,确认其为商誉。
2.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经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计入当期损益。
第3章并购交易后财务控制
第16条在企业并购结束后,财务部经理需拟写并购信息披露报告,交财务总监与总裁审核、审批。
第17条企业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应当在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前,审核并购交易信息披露报告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第18条并购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定按第16章“企业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章附则
第19条本制度由财务部制定,解释权、修改权归属财务部。
第20条本制度自总裁审批之日起实施,修改时亦同。
应对企业悬空金融债务的对策。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通过改革产权管理,加速金融企业产权的可交易性转变。其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诚信为原则,加强信息披露,建立个人信用及社会担保制度,完善维护信用制度的法律体系。这些对策旨在保障金融稳定和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制度。规定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构成与职责,强调设置相对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了人员的任命要求和职责。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
公司法人不让股东退股时的三种解决办法,包括股权转让、公司回购和减资。同时,文章还涉及公司辞退员工时的工资发放以及外包人员被辞退的赔偿方式。对于股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并咨询专业意见。被辞退的员工,工资应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一次性结清,而外
公司法人及股东的年龄是否有法律规定限制的问题。公司法中并未对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的年龄做出限定,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常要求年满18周岁。法人和股东在担责方式和行使权力范围上存在显著区别。法人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股东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