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田喜全,男性,28岁,被认定为无行为能力人。原告的法定代理人是陈素芹,田喜全的母亲。被告梁忠梅,女性,27岁。
田喜全和梁忠梅于1990年11月登记结婚,育有一名两岁的女儿。婚后夫妻感情一直较好。然而,1993年8月30日,田喜全遭遇交通事故,导致头部严重受伤,被鉴定为头部伤残Ⅰ级(植物人,无行为能力)。1994年4月27日,田喜全的母亲陈素芹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特别是梁忠梅有外遇的事实,以田喜全的法定代理人身份,向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被告梁忠梅辩称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没有破裂,不同意离婚。
铁西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尽管原告和被告是自愿结婚的,但婚后并未建立起真挚的夫妻感情。此外,原告在住院期间因生活琐事和对被告的不信任产生纠纷,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基于原告的离婚请求是合理的,法院应准予离婚。鉴于原告的身体状况,离婚后婚生女儿应由被告抚养。尽管被告梁忠梅不同意离婚,但她没有尽力照顾原告,也没有真诚努力争取夫妻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的规定,法院于1994年8月12日作出如下判决:一、准予田喜全和梁忠梅离婚;二、婚生女田雨(两岁)由被告抚养,田喜全每月支付50元的子女抚养费,从1994年7月开始,直至田雨18岁。
宣判后,被告梁忠梅不服,以夫妻感情未破裂、不同意离婚为由,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然而,田喜全的母亲和姐姐同意一审法院的判决。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田喜全和梁忠梅是自愿结婚的,并育有一子。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尽管田喜全受到严重交通事故的伤害,但梁忠梅在他住院期间曾去护理,并多次表示愿意照顾他的未来生活。因此,一审法院判决双方离婚的决定是不妥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三)项的规定,法院于1994年11月24日作出如下判决:一、撤销一审民事判决;二、驳回田喜全的离婚请求。
原告林某,被告王某。被告王某的代理人是刘某,王某的母亲。
林某和王某于1991年11月15日登记结婚,婚后感情很好,育有一子。然而,1998年10月5日晚,王某因腹痛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进行了手术。由于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估计病情不足、技术处理不够成熟的问题,导致王某出现急性缺氧性脑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认定该案属于二级甲等医疗技术事故。自事故发生以来,王某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她已经出现脑萎缩、四肢肌肉明显萎缩,变成植物人,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思。
2003年8月26日,林某向儋州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王某离婚。林某称,他和王某于1991年11月15日登记结婚,婚后感情很好,育有一子。然而,王某成为植物人后,已经分居5年多,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过夫妻生活,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因此提起离婚诉讼,愿意抚养孩子。
被告代理人刘某辩称,双方是自愿恋爱并结婚的,婚后夫妻感情非常好,尚未破裂。王某目前正处于治疗期间,病情危重,更需要丈夫的关心和照顾,希望法院不准离婚,以保护孩子的幼小心灵。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登记的法律规定。双方需共同到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并遵守婚姻法及相关规定。申请时需提供不同证件,包括户籍证明、护照等。部分中国公民由于职业等原因不得与外国人结婚。符合资格的男女双方提供完整证件后,需缴纳费用
婚前怀孕和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离婚家庭的子女抚养由双方协商决定。对于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随母方抚养;对于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法院会根据子女利益和双方情况判决。若子女不足2周岁且符合特定条件,也可随父方生活。
涉外结婚申请补领结婚证的条件,包括婚姻登记处的管辖权、婚姻状况当事人的登记情况、遗失或损毁结婚证的证明、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以及结婚登记记录证明等。当事人必须提供证件原件和复印件,照片要求以及委托书等证明材料。如不能亲自前往原办理机关,可委托他人代办,
无结婚证生育两个孩子是否构成夫妻关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没有结婚证生育孩子不构成夫妻关系,属于同居关系。对于同居生的孩子的抚养权问题,父母可以通过协商决定,如无法达成协议,可通过法院解决。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