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刘某与被告袁某离婚纠纷一案,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在不公开开庭审理进行中,被告袁某中途退庭,近日法院判决准予原、被告离婚,婚生女靓靓随原告生活,由被告每月给付婚生女抚养费300元。民事判决书送达后,被告没有提出上诉。
原告刘某与被告袁某于1994年下半年经人介绍相识、恋爱。双方自愿于1995年12月29日登记结婚。1996年8月17日生育一女,取名靓靓。共同生活中,因性格不合,常为家庭琐事争吵,不能和睦相处。1999年,双方就各自外出务工,互不往来。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被告离婚。
原告刘某诉称,与被告婚前缺乏了解,婚后又建立不起感情,双方因性格不合,常为家庭琐事争吵,不能和睦相处,并于1999年外出务工,2005年上半年回家带上女儿到西藏打工至今,要求与被告离婚,婚生女随原告生活,由被告依法承担生活费及学费。
被告袁某辩称,与原告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不同意离婚。原告隐瞒夫妻共同财产。孩子随自己生活。说着说着,被告离开了法庭。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婚姻基础一般。婚后因性格不合,常为家庭生活琐事争吵,不能和睦相处。双方已分居生活多年。其夫妻感情确已完全破裂。原告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第三十六条、三十七条之规定,作出了上述判决。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四)项的规定,夫妻感情不和且分居满二年的情况下,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在本案中,原、被告已分居长达2年以上。此外,被告中途退庭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即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因此,法院判决准予原、被告离婚符合事实和法律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离婚后,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父母仍然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即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离婚后,双方父母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在本案中,由于原告常年在外打工,其女儿靓靓一直随原告生活,读书生活习惯均随母亲,所以判决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是恰当和应该的。
离婚案件中的各项证明材料要求。包括婚姻关系证明、离婚理由的事实证据、子女情况、家庭财产及债权、债务、双方经济收入、住房情况等证明材料的提供。同时,对于扶养案件、赡养案件以及收养案件的相关证明材料也进行了详细说明。在离婚过程中,这些证明材料是处理离婚案
离婚案件立案后六个月内会宣判。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
家暴离婚起诉状应当写明事实以及理由,双方的身份信息等,签字并注明日期,同时应当提供被家暴的证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开庭之前,法院应当组织调解。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收到法院离婚传票后按照开庭时间准备应诉,并在举证时间内提交证据材料,也可请求法院进行调解。《婚姻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在离婚案件中,大量的财产证据必须靠法院去收集。在申请法院调查取证过程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