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与版权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在狭义上,版权指的是出版者的权利,其主体是出版者。在中国,出版业长期以来被视为国家专营的意识形态重要领域,由国有的出版机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具体运作。因此,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唯一实际作者,其他社会组织和民事主体只能在特定情况下被视为“法定作者”。
出版者权的客体是书刊和音像出版物。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只是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可以有多种载体,但作品本身只有一个。
版权是著作权的一种派生权利,出版者版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而产生。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在我国,一旦作品创作完成,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著作权就会自动依法产生。
在我国,出版者对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权包括专有出版权、版本权、对出版作品形式和内容的修改权、删除权。而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等。
在我国,出版者对作者授权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时限的专有出版权,合同有效期限不超过10年。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一般不受限制,某些具有一身专属性的权利应受到永久保护。著作财产权在各国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我国规定公民的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去世后50年。
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具体包括:
- 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 署名权:在作品上署名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
- 修改权: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 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不受歪曲和篡改的权利。
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包括:
- 复制权:以各种方式制作作品的一份或多份的权利。
- 发行权:以出售或赠予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 出租权: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
- 展览权: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 表演权:公开表演作品以及以各种方式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权利等。
以下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不仅要满足形式要件,还要求内容合法,不得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决议等。例如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作品、企图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文字作品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各国的著作权法律都不保护黄色的、内容淫秽的作品。许多国家也不给予著作权法上的保护故意欺骗公众的作品以及蔑视宗教信仰的作品。
保护期届满后,作品进入公有领域。其著作财产权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人都可以在不经作者同意、不支付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利用作品,但不能侵犯作品作者的人身权,人身权永远受到保护。
以上是关于著作权与版权的区别、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以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的内容。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许可剽窃他人图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构成侵权的其他行为,并强调了认定抄袭时需要注意与利用思想、客观事实、合理使用和巧合的区别。
集体管理在著作权领域的作用,指出其并非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信托关系,旨在最大化权利人的利益。文章强调了著作权人需要有版权意识,同时介绍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依据。修改草案旨在解决海量作品授权和权利人无法行使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
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条例中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对于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的侵权行为,如果未构成犯罪,则应视情况承担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同时,软件开发者因表达方式有限而开发的与已存在的软件相似的软件,不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算。超过两年起诉但侵权行为仍在持续且处于著作权保护期内,法院应判决停止侵权并计算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诉讼时效作出了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