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法修订后的第二十条和第六十四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也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如果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他股东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公司法第十二条和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有权提起法人人格否定诉讼的原告主体包括受到利益损害的公司、受到利益损害的股东和受到利益损害的债权人。根据具体情况,诉讼地位可以是公司债权人将公司及股东列为共同被告进行起诉,也可以是公司债权人对公司提起诉讼后追加股东为被告。此外,债权人也可以通过法人人格否定诉讼追加被执行人的股东作为被执行人,将公司列为第三人。如果公司的其他股东认为某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提起人格否定之诉,该股东应为被告,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同样,如果公司认为某一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提起人格否定之诉,该股东应为被告,公司的其他股东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法人人格否定诉讼的构成条件包括股东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即实际实施了侵权行为,导致损害公司、其他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逃避债务,即实施上述侵权行为的目的是逃避该股东之债务,通过子公司或所出资公司转嫁或逃避责任;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即股东的行为严重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对于“严重损害”的判定,需要结合案件的整体情况,并综合考虑该股东的行为对公司的资产、负债、现金流等实际影响。
可能认定“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几种情况包括:股东未缴纳或缴足出资,或股东在公司设立后抽逃出资,导致公司资本低于法定最低限额;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人格高度混同,包括资金、财务管理、业务范围和人事的混同情形。
公司章程的目的、公司法人资格、公司类型、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权利和义务等核心内容。公司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股东认缴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需明确,并需召开股东会通过修改决议进行变更。同时,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行使广泛的职
隐名股东的股东权确认问题。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合法有效并得到双方认可,同时隐名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并得到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和认可,是确认隐名股东身份的关键。即使隐名股东未参与经营管理,其股东权益也应受法律保护。
公司法人代表变更时是否应给员工补偿的问题,指出法人代表变更无需对员工进行补偿,只有在公司特定情况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另外,还讨论了法人犯罪时公司的赔偿责任和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的处罚标准。全文解答了关于公司法人相关问题的疑惑,若仍有疑问可咨询律师。
公司欠账时法人代表的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债务应由其全部资产负责清偿,法人代表不需要承担个人风险。然而,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与自身财产相独立,则需承担连带责任。此外,公司法定代表人不需要偿还公司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