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尚未明确规定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否构成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定义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指从事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二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考虑到P2P网络借贷平台提供融资服务并属于借贷交易的中间服务者,其符合第一种关于金融机构的定义。然而,大多数P2P网络借贷平台仅起到纽带的作用,并不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所以并不完全符合金融机构的定义。
1、明确监管的主体
在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被证券交易委员会视为一种证券来监管的,而借贷的网络平台则被视为是出售P2P这种投资理财产品的销售商。我国银监会于2003年成立,并于2010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因此,银监会有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对平台进行分类监管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可以对借贷平台的业务范围和交易过程进行分类监管。比如,对于平台经营的业务范围必须明确或者以核准的方式进行管理,应当取缔那些法律不允许的业务。在网络借贷平台交易的过程中,监管机构应当加强管理网络借贷平台电子支付的流程,并完善网络借贷监测体系,监测借款用途、借款利率、贷款期限、分笔情况、偿还情况等重要信息,并要求网站定时向相关部门报送数据报表。此外,可以将监管权下放到地方政府,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网络借贷平台实施监管。
3、要求银行准予网络借贷平台开设第三方保管账户
可以要求银行开展客户资金托管业务,并采取第三方托管账户的方式,由银行作为第三方保管账户,对存放在账户内的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样可以减少网络借贷平台的非法揽存风险和挪用资金风险,同时将平台系统风险与银行隔开,还可以控制洗钱、转贷等问题。
1、允许网络借贷平台合理查询和披露个人征信系统信息
目前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主体还是限于本人和商业银行,而网络借贷平台被征信系统拒之门外。建议央行向网络借贷平台提供查询便利,或者制定网络借贷平台的征信标准。
2、由央行制定网络借贷平台的征信标准
建议央行制定统一的网络借贷平台征信标准,授权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信息采集主体之一,规范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价标准。
3、加强借款人信息的自我披露
建议网络借贷平台加强借款人信息的披露,包括坏账情况和盈亏情况。
4、加强投资人信息的披露
建议网络借贷平台对投资人进行信用评分认证,并披露其坏账情况和盈亏情况。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六条,高利转贷案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的行为。若涉嫌以下情形之一,应予立案追诉:
(一) 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
(二)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且再次进行高利转贷。
《货币金融学》是由殷孟波和曹廷贵合著的一本书,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该书的第55页包含了相关内容。
2010年6月,Erick Schonfeld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SEC概述关闭P2P借贷平台Prosper的理由》的文章,详细阐述了SEC关闭该平台的原因。
2009年12月,《当代经济》杂志发表了王艳、陈小辉和刑增艺合著的《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一文,对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
宜信网站是一个在线金融平台,可在7月12日访问。
根据《商业银行客户资金托管业务指引》第三条,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接受委托人委托,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履行资金托管业务的职责。该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保管客户资金、办理资金清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披露资金保管及使用信息,以保障客户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效率、防范风险、提升信用。
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2013年,孙怡俊在上海交通大学撰写了一篇名为《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初探----“以拍拍贷”为视角》的硕士论文,该论文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通过非诉协商方式解决P2P网贷纠纷的机制和情形。介绍了非诉协商方式主要包括双方谈判和还款计划固定化等,投资者在某些情况下可适用。同时,也讨论了其他救济手段如民事司法救济、向行政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和向公安机关报案等。全文旨在帮助投资者了解多元化解决P2P
电子章在欠薪合同上的法律效力问题。在新实施的《民法典》中,电子章若满足法定要件则具备法律效力。电子公章本身不具法律效应,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是电子签名后形成的HASH值。对于特殊电子合同需满足特殊要件才可生效。此外,《民法典》生效前的合同订立形式以及电
网上购物付款后东西消失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建议消费者先与卖家联系并申请退款,了解支付流程和保障功能。若卖家不配合,可考虑起诉。另外,文章也介绍了消费者如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包括提起诉讼的法定条件和计算消费者的诉讼时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相关问题。文章指出,非吸案属于刑事案件,其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存款是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形式多样,包括直接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合法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实践中有时难以区分,关键在于是否为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