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p2p网贷 > P2P模式的机制有诸多不足,应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P2P模式的机制有诸多不足,应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时间:2023-10-23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530

一、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的现状

(一)起源和发展

P2P网络借贷是指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交易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最早由英国人理查德·杜瓦、詹姆斯·亚历山大、萨拉·马休斯和大卫·尼克尔森创造。2005年,英国的"Zopa"网站开通,标志着P2P网络借贷的诞生。随后,P2P网络借贷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美国的"prosper"等平台规模较大,国外平台主要通过网络直接撮合借款人和投资人,模式简单。我国于2007年成立了第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之后陆续出现了"人人贷"、"红岭创投"、"陆金所"、"宜人贷"等平台,借贷主体从个人扩大到企业,P2P模式也趋向多元化。

(二)兴起的原因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有其合理性,它规避了借贷双方的"人情往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提高了借贷效率。目前的信贷体系受到严苛的准入制度的限制,覆盖面和效率有所阻碍。对于个人和小微企业来说,从大型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几率较低,效率也较低,因此寻求更便捷的融资途径。此外,P2P网络借贷收益比银行存款利率高,投资渠道相对简单,吸引了投资人的需求。

(三)目前国内存在的六种模式

国内根据自身需要对P2P网络借贷的主要环节进行了细化,形成了六种模式。纯线上模式是指借款人和投资人直接通过网络获取借贷资金,多为信用借款,借款额较小。债权转让模式是指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存在一个专业的放款人,放款人先以自有资金放贷,然后将债权转让给投资人。担保/抵押模式是指第三方担保机构对每一笔借款进行担保,或者借款人提供抵押物。O2O模式是指P2P借贷平台主要负责网站维护和投资人开发,借款人由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开发。P2B模式是指个人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模式,一般有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混合模式是指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产品端、借款端、投资端的划分不明显,形式多样。

二、我国P2P网络借贷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在我国,P2P网络借贷面临着一些法律风险,这也是引发争议的焦点。由于相关法律缺失,监管机构不明确,加上行业规范尚未建立,制度风险仍然存在。此外,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投资人了解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的可能性非常低,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信用风险难以控制。以下从投资人和借款人的角度梳理了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点。

(一)投资人的法律风险

1、资金来源缺乏监管: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要求用户注册后即可进行借贷,不需要实名认证。非实名制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充值,平台不审查资金来源,有可能被犯罪团伙利用进行洗钱、转贷等非法活动。2、违约责任追究困难:P2P网络借贷平台仅扮演中介角色,协助借贷双方完成借款活动,没有真正参与交易。相对于线下金融,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导致很难认证借款人的真实信息,信用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本付息会增加投资人的风险。3、沉淀资金安全性低:P2P网络借贷资金必须通过网络平台周转,很多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交付,借贷平台的经营者控制了沉淀资金的流转,有可能将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活动,引发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借款人的法律风险

1、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P2P借款人容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借款人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上借款,可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2、利率自由化的风险: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借款利率完全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容易滋生高利转贷问题。借款人以高利息借款,再以更高利息在平台上进行转贷,可能涉及高利转贷罪。我国利率自由化问题尚未得到立法准许,平台的自由化利率面临法律风险。3、借款人金融隐私权难以保护:P2P网站要求借款人提供个人身份和财产信息,作为投资人选择借款人的凭据和信用评价依据。若网站的保密技术被破解,借款人的个人隐私容易泄露,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三、完善对P2P网络借贷的法规制

(一)立法上明确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地位

目前,我国尚未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法律上的定位。建议在立法上明确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地位,并制定可操作的规定,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注释:【1】根据我国法律,金融机构获准从事信贷业务需要审批核准。【2】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中介,控制沉淀资金的流转,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3】根据《合同法》,自然人之间借贷可以约定利息。【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了民间借贷的利率保护。【5】高利转贷罪指投资人以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以数倍银行利息的价格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上进行转贷。

在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地位和监管问题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金融机构性质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尚未明确规定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否构成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定义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指从事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二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考虑到P2P网络借贷平台提供融资服务并属于借贷交易的中间服务者,其符合第一种关于金融机构的定义。然而,大多数P2P网络借贷平台仅起到纽带的作用,并不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所以并不完全符合金融机构的定义。

二、完善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体系

1、明确监管的主体

在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被证券交易委员会视为一种证券来监管的,而借贷的网络平台则被视为是出售P2P这种投资理财产品的销售商。我国银监会于2003年成立,并于2010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因此,银监会有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对平台进行分类监管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可以对借贷平台的业务范围和交易过程进行分类监管。比如,对于平台经营的业务范围必须明确或者以核准的方式进行管理,应当取缔那些法律不允许的业务。在网络借贷平台交易的过程中,监管机构应当加强管理网络借贷平台电子支付的流程,并完善网络借贷监测体系,监测借款用途、借款利率、贷款期限、分笔情况、偿还情况等重要信息,并要求网站定时向相关部门报送数据报表。此外,可以将监管权下放到地方政府,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网络借贷平台实施监管。

3、要求银行准予网络借贷平台开设第三方保管账户

可以要求银行开展客户资金托管业务,并采取第三方托管账户的方式,由银行作为第三方保管账户,对存放在账户内的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样可以减少网络借贷平台的非法揽存风险和挪用资金风险,同时将平台系统风险与银行隔开,还可以控制洗钱、转贷等问题。

三、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1、允许网络借贷平台合理查询和披露个人征信系统信息

目前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主体还是限于本人和商业银行,而网络借贷平台被征信系统拒之门外。建议央行向网络借贷平台提供查询便利,或者制定网络借贷平台的征信标准。

2、由央行制定网络借贷平台的征信标准

建议央行制定统一的网络借贷平台征信标准,授权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信息采集主体之一,规范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价标准。

3、加强借款人信息的自我披露

建议网络借贷平台加强借款人信息的披露,包括坏账情况和盈亏情况。

4、加强投资人信息的披露

建议网络借贷平台对投资人进行信用评分认证,并披露其坏账情况和盈亏情况。

高利转贷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六条,高利转贷案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的行为。若涉嫌以下情形之一,应予立案追诉:

(一) 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

(二)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且再次进行高利转贷。

货币金融学

殷孟波、曹廷贵著

《货币金融学》是由殷孟波和曹廷贵合著的一本书,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该书的第55页包含了相关内容。

SEC对P2P借贷平台Prosper关闭的理由

Erick Schonfeld

2010年6月,Erick Schonfeld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SEC概述关闭P2P借贷平台Prosper的理由》的文章,详细阐述了SEC关闭该平台的原因。

网络借贷监管空白及完善

王艳、陈小辉、刑增艺

2009年12月,《当代经济》杂志发表了王艳、陈小辉和刑增艺合著的《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一文,对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

宜信网站

宜信网站是一个在线金融平台,可在7月12日访问。

商业银行客户资金托管业务指引

第三条

根据《商业银行客户资金托管业务指引》第三条,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接受委托人委托,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履行资金托管业务的职责。该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保管客户资金、办理资金清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披露资金保管及使用信息,以保障客户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效率、防范风险、提升信用。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

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初探----“以拍拍贷”为视角

孙怡俊

2013年,孙怡俊在上海交通大学撰写了一篇名为《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初探----“以拍拍贷”为视角》的硕士论文,该论文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众筹融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众筹融资的主要法律风险,包括与非法集资的界限、股份代持引发的风险、项目发起人和融资平台欺诈的风险以及被认定为“公开发行证券”的风险。同时,文章也提出了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包括避免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明确回馈形式、规范资金使用等。

  • 政府聘请法律顾问的必要性

    政府聘请法律顾问的必要性。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制定规范性文件、解决重大项目投资问题以及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等都需要法律顾问的协助。法律顾问可以确保政府行为合法合规,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防范法律风险,推动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 婚姻法第24条的法律解释及其争议

    婚姻法第24条的法律解释及其争议。该条规定了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的处理方式,引起广泛争议。为防范夫妻债务风险,可办理婚前和婚后财产公证。夫妻债务的认定涉及个人债务和共同债务的区分,共同债务需同时具备两个特征。在认定夫妻债务时,应推定一方的借款为

  •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集资诈骗罪

    互联网金融行业集资诈骗罪的特点。案件多以合法的P2P平台为幌子,组织管理严密,难以甄别,常以高额投资收益为诱饵。对于集资诈骗罪,《刑法》有明确规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罚不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也有具体解释。

  • 合同履行管理的重要性
  • 分包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和法律保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