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即使没有孩子的抚养权,另一方仍然有权看望孩子。探视权是一项身份权利,不会因为双方解除婚姻关系而消失。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能剥夺另一方的探视权。如果父母探望子女的行为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以中止其探视权。一旦中止的原因消失,探视权应当恢复。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离婚后,没有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仍然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将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如果父或母探望子女的行为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一旦中止的原因消失,探望权应当恢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八条规定,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个人或组织,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不能对子女的人身和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离婚后双方就子女抚养权达成协议的相关事宜。协议内容包括被抚养人的生活费、教育费、医药费的支付方式和探视权的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子女抚养权处理的特殊情况,如两周岁以下子女的抚养权一般随母方,但特定情况下可随父方;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意见
离婚后父亲争取婴儿抚养权的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根据情况,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也有例外。同时,在诉讼离婚中争夺孩子抚养权时,除了双方基本条件,双方父母的基本条件、孩子的生活环境以及孩子的意见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孩子抚养权强制执行的法律条件。根据《婚姻法》规定,需已有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且针对夫妻双方不履行责任义务的行为进行强制执行,而不是直接对孩子的人身进行执行。父母离婚后仍须履行抚养义务,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起诉追讨抚养费。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