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的案由种类
我国没有《刑事案件案由规定》。因为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通常是公诉案件,不在立案庭立案,因此不需要相应规范的刑事案件案由规。
二、刑事报案立案期限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的立案期限。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确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正规的流程是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若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
但很多地方根本不是很正规,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
三、刑事案件立案的条件
1、有犯罪事实
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开始,此时所说的有犯罪事实,仅是指发现有某种危害社会而又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发生。至于整个犯罪的过程、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人是谁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时就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应当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来解决。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虽有犯罪事实发生,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我国没有刑事案件案由规定。因为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刑事案件的案由种类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手心律师网的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
刑事讯问是侦查人员以言词方式向犯罪嫌疑人查问案件事实的一种侦查行为。刑事侦查讯问的时间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的。根据刑诉法的相关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