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8条的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首先询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并告知其如实供述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嫌疑人有权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并回答侦查人员的问题。然而,对于与案件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
1. 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需要进行谈话笔录,取决于司法机关根据办案需要的决定。
2. 如果案件已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应做好开庭准备。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一旦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和单位。
1. 标题:“询问笔录”。
2. 询问简况:按规定栏目,逐项记载询问时间、地点,询问人和记录人的姓名及工作单位,被询问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如果有其他在场人员,也应作出记录。
3. 询问内容:采用问答式,如实记录被询问人所提供的证言。
4. 核对笔录记载:询问结束后,记录人应让被询问人过目或宣读笔录。如有出入,应允许更正。在确认无误后,被询问人应在笔录上签署“以上记录已经我看过(或已向我宣读),没有出入”。
5. 被询问人、询问人、记录人依次签名。
根据以上规定,取保候审期间的谈话笔录是否交由检察院审查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
取保候审的手续、条件、申请程序以及执行过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若满足一定条件,如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患有严重疾病等,可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可经由本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及辩护人向公安、检察院、法院提出。取保候审有两种方式:提供保证人和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程序。申请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犯罪嫌疑人和其代理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适用于特定情形,如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等。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