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采用了两审终审制度,即刑事案件在经过两个审判阶段后,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但是,在刑事终审判决生效时间的问题上,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答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具体来说,以下几种判决和裁定被视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1. 已过法定上诉期限且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2. 经过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3.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以及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判决。
然而,法律对于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来说,法律没有规定判决书是从做出之日起生效,还是从送达之日起生效,或者是从最后一个人送达之日起生效。
因此,对于刑事终审判决的生效时间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安徽省某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被告人沈某某涉嫌强制猥亵妇女罪一案。被告人沈某某在与被害人岳某某发生纠纷过程中,违背妇女意志,强行对岳某某乳房进行摸捏,被法院认定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沈某某上诉提出其行为不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但法院经过审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的内容。针对一起复核类推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裁定书详细描述了被告人的信息、案件经过及法律适用问题。合议庭认为原判存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故依法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
湖南省XX县人民法院处理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撤诉案件。自诉人XX因被告人XX的故意伤害行为提起控诉,并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在审理过程中,自诉人因双方已和解处理为由提出撤诉申请。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同时,介绍了附带民事诉讼
民事、行政和刑事裁定书的生效时间。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满后的第十六天生效,行政和刑事一审判决书在收到判决书后的第十五天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书因实行二审终审制度,在送达时即生效。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案件上诉期间的计算方式,如遇法定假日则延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