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鉴定和司法鉴定是两种不同的鉴定方式。医疗鉴定是由医学会鉴定专家组或医患双方共同委托进行的,而司法鉴定是由司法鉴定部门进行的。由于二者的启动程序、鉴定人员的组成、鉴定方式和内容不同,因此两种鉴定结论在诉讼中的公信力有很大差异。
医疗鉴定的启动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或医患双方共同委托进行。而司法鉴定一般是由双方当事人或法律服务机构申请,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由于司法鉴定是在诉讼程序中启动的,法官对案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司法鉴定可能更具针对性,提供的材料更客观、真实、全面。
医疗鉴定和司法鉴定都需要医学专家的参与,但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数量和地位不同。医疗鉴定由医学会组建专家库,由双方当事人从专家库中选择医学专家参加鉴定。而司法鉴定由司法鉴定机构组织两名以上具备司法鉴定人资格的法医学专家主持,同时可以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参加鉴定。
鉴定是一项法律服务的特殊工作,涉及法律问题、证据审查和事实认定等。因此,单纯的临床医学专家开展鉴定很难做到完美。相比之下,从事司法鉴定的法医能够更好地将医学知识与法律结合。
医疗鉴定由医学会负责组织,而司法鉴定由司法鉴定机构组织。医学会在整个医学鉴定过程中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而司法鉴定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组织关系相对松散,受到医疗机构的影响较少。
医学会虽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但由于与卫生行政机关和医疗机构有联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司法鉴定机构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与医疗机构的关系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鉴定的效力。
医疗鉴定和司法鉴定最根本的不同在于鉴定的内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鉴定主要解决行政处理和赔偿调解问题,而司法鉴定主要解决医疗行为是否具有过错和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医疗纠纷的诉讼中,法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医疗损害事件是否符合侵权责任构成的要件。这包括损害行为、损害结果、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行为本身是否具有过错。司法鉴定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专业的鉴定意见,使案件的裁判更加科学、公正。
鉴定的监督对于鉴定的客观、公正和科学性至关重要。医疗鉴定的监督主要包括医学会对鉴定专家资格的审查、卫生行政机关对鉴定文书的审查以及上级医学会对下级医学会鉴定结论的监督。而司法鉴定的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两个方面。
医疗鉴定的监督力度相对较弱,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鉴定的效力。相比之下,司法鉴定的监督更加严格,包括行政监督和法庭审查,能够更好地保证鉴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从医疗鉴定与司法鉴定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司法鉴定在启动程序、鉴定人员的组成、鉴定的内容和问题、鉴定的监督机制等方面都优于医疗鉴定。因此,在医疗纠纷中,选择司法鉴定能够更好地维护患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和要求。医疗机构需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的申请。专家鉴定组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做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医学会将依据法定的受理条件决定是否受理医疗鉴定申请。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事故鉴定的条件和程序。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事故争议报告或申请后,应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的鉴定受理有明确的条件,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将不予受理。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和当事人按不同情况支付。医学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首次鉴定由市级或
法院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力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没有权力强制要求医患双方或单方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选择权在当事人手中。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经过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且原告仍坚持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时,法院才会依职权确定正确的法律关系。法律强调当事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