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责任具有以下特征:
1. 国家强制性:民事责任的承担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违法或违约行为必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 违反民事义务:只有违反了特定的民事义务才会产生民事责任,如果没有义务,即使产生了责任,也不需要承担。
3. 以财产性责任为主:民事责任的承担主要是财产性的,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4. 补偿性责任:民事责任是对受害方因违约行为遭受损失的补偿,其根本属性是补偿性。
5. 相对性责任:民事责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责任,只存在于特定的当事人之间。
1. 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只能在合同当事人间产生。
2. 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只存在于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
3. 违约责任是补偿性责任,旨在使受害人所受损失得到恢复或补救,维护当事人利益的平衡。
4. 违约责任可约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方式和数额,但约定必须在法律许可范围内。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责任,具有以下特征:
1. 侵权责任是针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而产生的责任。
2. 侵权责任的对象是绝对权,只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就要承担侵权责任。
3. 侵权行为是行为人有意识的行为,无意识的行为不会产生侵权责任。
在区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确定所违反的义务是法定的一般注意义务还是针对特定人的注意义务,违反前者构成违约责任,违反后者构成侵权责任。
2.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产生的前提不同,违约责任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违反合同的责任,而侵权责任是基于行为人没有履行法律上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3. 违约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4.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不同,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而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在人身损害的情况下为一年。
5.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免责条件不同,违约责任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免责事由,但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只能是法定的。
6.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责任形式和赔偿范围也不同,违约责任适用于违约责任的形式,而侵权责任适用于侵权责任的形式,后者的赔偿范围还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
通过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区别与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合同当事人和缔约当事人来说,了解这两种民事责任的本质,合理划分二者的界限,有利于充分保护他们的民事权益。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规定还有待完善,但已经在与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接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因此,研究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划分界限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责任,包括因经营过错向本单位法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可能面临的合同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以及股东责任。法定代表人需遵守法律或法人章程,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若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航空运输期间造成托运行李损失的赔偿问题。在航空运输过程中,托运行李损失一般由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若承运人已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损失,则不承担责任。此外,还讨论了涉外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责任识别的相关问题,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及各国对此的不同规定
民事责任竞合在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就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而言,是指一个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同时符合违约行为的要件和侵权行为的要件,从而导致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一并产生,且基于一个不法行为产生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相互交叉重叠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