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芊是一名年仅4岁的小姑娘,在济宁市中区的某幼儿园上学前班。去年底,她在一次由老师组织的户外活动中不慎摔倒,导致嘴唇和牙齿多处受伤。经过医疗治疗,她的上下嘴唇共缝了四针,两颗门牙也被拔掉。
尽管幼儿园承担了孩子的大部分治疗费用,但张芊的家人认为,由于幼儿园在保护措施方面存在疏忽,导致孩子在上学期间发生了摔倒事故。嘴唇缝针和门牙拔除给孩子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此外,门牙的缺失可能会对孩子的牙齿正常生长和外观造成影响,可能会影响她的一生。为了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今年3月,张芊的家人将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或其他教育机构在其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范围内未尽职责,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未成年人对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原告张芊是被告幼儿园学前班的学生,属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因此,张芊在幼儿园进行户外活动时不慎摔倒,导致嘴唇和牙齿受伤,幼儿园应对张芊因受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被告幼儿园赔偿原告张芊的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护理费以及精神抚慰金,总计7700元。对于原告主张的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过高的情况,法院将酌情予以赔偿。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被害人向义务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时无需支付费用,但如选择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需支付诉讼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行政赔偿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赔偿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及其重要意义。引入精神损害赔偿至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有助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拓展其范围和功效,并倒逼司法机关善待公民人身权。司法解释首次明确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
离婚损害赔偿的要求条件和方式。在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需要区分不同情况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种方式。对于财产损害赔偿,应遵循全部赔偿原则,不仅要赔偿直接损失,还要赔偿确定的间接损失;而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确定赔偿数额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