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应按侵权法的规定执行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医疗事故赔偿主要依据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应按照该条例的规定进行赔偿。而对于在诉讼过程中经过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按照一般侵权确定民事赔偿。
“二元化”问题的争议
然而,由于两者规定的赔偿项目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赔偿结果,这就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论的“二元化”问题。其中,构成医疗事故并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备受关注,是否应该支付死亡赔偿金成为争议焦点。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死亡赔偿金的规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并未具体规定死亡赔偿金。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致人死亡的情况下,应支付死亡赔偿金。
医疗机构是否支付死亡赔偿金的争议
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未明确规定死亡赔偿金,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是否应支付死亡赔偿金的问题在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并且全国各地法院对此的处理方式不一致。
法院判决方式的差异
一些法院在判决该类案件时支持患方提出的死亡赔偿金诉求,例如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未涉及的赔偿项目,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进行赔偿。”然而,也有一些地方不支持医疗事故致人死亡支付死亡赔偿金的诉求。例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及标准,应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确定。”这些地方法院判决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同类型案件最后的判决结果不一致,损害了司法的统一性,也损害了当事人的权益。
死亡赔偿金的必要性
按照理论界的一般见解,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人未来收入损失的一种赔偿。实际上,死亡赔偿金是针对受害人死亡的赔偿,无论是医疗事故致死的受害人,还是其他一般死亡的受害人,其损害后果都是死亡,都应该给予赔偿。
《侵权责任法》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
基于上述理论的支持,并考虑到司法实践中的混乱,《侵权责任法》明确了死亡赔偿金的统一性。根据该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这是对所有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同样,医疗损害责任也必须适用该规定,而且该法所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已经涵盖了目前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和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考虑到《侵权责任法》是上位法,其效力高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医疗事故条例》未做规定的情况下,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支持死亡赔偿金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