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约定赔偿损失和法定赔偿损失。约定赔偿损失是指在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时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损失的,其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不是基于法律规定,而是按照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法定赔偿损失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后给非违约方造成损失,根据法律规定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如《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信赖利益如基于土地买卖合同,买方在调查卖方的土地所有权上支付了费用,或者错过与他人订立其他合同的机会。期待利益如急待原材料投入生产,但未及时提供,导致不能获得利润。 (3)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关于这两者的划分标准存在着争议,而一般采用的标准是根据损害与违约行为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因果关系来区分。如果损害是由违约行为直接引起的,并没有介入其他因素,那么就是直接损害;如果损害并不是因为违约行为直接引起的,而是介入了其他因素,那么就是间接损失。
股权转让纠纷中阴阳合同的认定。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股东应注意遵守公司法规定,股权转让涉及阴阳合同可能导致法律纠纷。阴阳合同旨在逃避税务,法院会根据双方行为、证据和真实意图认定。若存在阴阳合同,阳合同无效,以阴合同为准,签订阴阳合同可能构成合同欺诈并承担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劳动合同期满但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时,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服务期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延长至服务期满。如劳动者违约辞职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不影响劳动者正常的工资调整。
应当采用书面合同而未采取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类合同除特殊规定外通常被视为无效。合同无效后需返还财产或进行补偿。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反法律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