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 > 职务犯罪的侦查与办案程序

职务犯罪的侦查与办案程序

时间:2024-08-29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6674

职务犯罪的定义和范围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从事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其中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行为。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

办案程序的阶段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程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案件的受理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受理,接收相关材料并进行初步审查。

2. 初查和立案

检察机关对初步审查通过的案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和证据收集,然后决定是否立案。

3. 侦查

检察机关对立案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深入调查,收集更多的证据材料。

4. 审查逮捕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侦查,检察机关最终决定是否移送起诉,并对被告人提出逮捕申请。

相关规定的执行

《规定》明确指出,作出一审判决的法院的同级检察院是同步审查的主要责任主体,上一级检察院负责监督和制约。职务犯罪案件一审庭审后,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应当将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意见书报送上一级检察院;如果有量刑建议书,也应一并报送。

地方各级检察院在收到同级法院作出的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书后,应立即进行审查。上一级检察院公诉部门收到下级检察院报送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意见书和量刑建议书后,应指定专人及时审查。同样,上一级检察院在收到下级检察院报送的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书后,也应立即进行审查。

《规定》特别强调,对于重大、疑难、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以及检察院、法院之间、上下级检察院之间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案件,上一级检察院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上下两级检察院公诉部门和侦查部门共同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对起诉书和判决书的审查

《规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检察机关对错误判决不敢监督和不善监督的问题,因此监督的重点应集中在上下两级检察院在同步审查中认为确有错误的案件上。

具体操作中,上下两级检察院应结合本规定的审查重点,将检察机关起诉书和出庭意见书指控的内容与一审判决进行比对审查,以判断一审判决是否正确。根据《规定》,上下两级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应当抗诉的,应依法提出抗诉。

通过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刑事审判法律监督,《规定》旨在确保职务犯罪分子得到适当的量刑,罪有应得,从而对职务犯罪行为产生威慑和遏制作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传唤证必须当面送达吗

    传唤证是否必须当面送达,以及传讯、传唤和拘传的区别。传唤不具有强制性,不属于强制措施,目的是使诉讼程序按计划进行,弄清案情。传唤须用传票,载明相关信息并依法送达。拘传具有强制性,适用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及现行犯。传讯与传唤在司法实践中基本通用,但二者

  • 审查起诉的概念与作用

    审查起诉的概念、作用、法律依据、流程和参考案例。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调查核实证据,确保程序合法。参考案例中的甲涉嫌故意杀人案,因存在

  • 刑事公诉案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 掩盖犯罪证据的构成要件及立案标准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立案标准,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和程序上的分歧。构成要件包括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并通过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方式掩饰、隐瞒。根据刑法修订内容,处罚力度加重,主观范围缩小。实践中存在关于

  • 诈骗罪退款了还立案吗
  • 只有现行犯口供可以刑拘吗
  • 刑罚罚金由谁执行管辖的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