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及赔偿
时间:2024-03-15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专利侵权行为及其判定
一、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
专利侵权行为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且没有其他法定事由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擅自实施专利的行为。主要类型包括:
- 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 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 许诺销售、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
- 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 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
-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 冒充专利的行为。
二、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
判断专利侵权的依据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即发明创造专利权的法律效力范围。对于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其效力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同时可以参照附图及说明书的内容;对于外观设计专利,其效力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 相同侵权的判定:如果被指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包含了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可判为相同侵权。
- 等同侵权的判定:当被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中的某个或几个技术特征与专利保护范围内的相应技术特征有所不同时,需要进行是否等同侵权的判定。等同侵权的主要形式包括:
- 等价替换:即以基本相同的方式或手段替换属于专利保护的部分必要技术特征,完成相同的功能,产生实质上相同的效果,构成侵权。
- 省略权利要求中的个别技术特征:被指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中缺少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某个技术特征时,需要进一步分析该被省略的技术特征是否为必要技术特征。如果是必要技术特征,则不构成侵权;如果是非必要技术特征,则构成侵权。
- 增加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第三者为了逃避侵权责任,在原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几个无足轻重的技术特征。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只要被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中包含了全部原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就构成侵权。
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定,应以其保护范围为准。
在判定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 同一发明创造被重复授权: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进行实质审查,可能出现多个专利权人拥有一项申请内容相同的专利权的情况。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先申请的人拥有该专利权,因此在多个拥有相同内容专利权人之间发生侵权纠纷时,应通过无效宣告程序解决重复授权问题,然后再进行侵权诉讼。
-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过宽: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没有经过实质审查,有可能授权的权利要求书要求的保护范围过宽。在这种情况下,被控侵权方应通过无效宣告程序,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重新划定专利的保护范围。
三、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根据专利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侵权行为人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 行政责任: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 民事责任:
- 停止侵权:侵权行为人应根据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处理决定或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实施的专利侵权行为。
- 赔偿损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应根据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如果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 消除影响:当侵权行为人的侵权行为给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商誉造成损害时,侵权行为人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承担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承认自己的侵权行为,以消除对专利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 刑事责任:根据专利法和刑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且情节严重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美国专利的保护期限
美国专利的保护期限和专利权的含义。保护期限因专利类型而异,发明专利从申请日起计算,外设设计和外观专利则从授权日起计算。对于外观专利,存在特殊规定。专利权是国家授予的权利,强调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具有排他性,非专利权人使用需获授权或许可。
-
著录项目变更填写说明
专利申请或专利基本信息著录项目变更的填写说明。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专利申请或专利基本信息、针对通知书的著录项目变更、变更项目信息、附件清单以及当事人或专利代理机构签字或盖章。文章详细说明了各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以确保专利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
专利权撤回及恢复程序
专利权的撤回与恢复程序。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如果申请人未按时办理审批手续且没有正当理由,其专利权会被视为撤回。但如果申请人有正当理由,可在收到视为撤回通知书之日起两个月内向专利局提交恢复专利权的申请,包括详细说明耽误期限的理由,补办未完成的手续并缴纳相
-
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认定
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认定问题。首先确定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专利申请时的图片或照片为准。接着通过比较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功能和用途以及外观,来判断是否构成侵权。为避免侵权,企业在新产品设计时需确保外观不同,申请专利时需提交清晰图片,
-
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及赔偿
-
侵犯专利权表现形式有哪些
-
侵犯专利权如何取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