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一审程序 > 故意杀人与伤害致死的法律界限

故意杀人与伤害致死的法律界限

时间:2024-03-29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1597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的界限一直是一个司法实践中的棘手问题。尽管故意杀人能够导致他人死亡,而故意伤害也可能造成死亡,但各国对于这两种罪行的界定却存在不同的规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中,只关注死亡的发生方式,而不考虑行为人的故意内容。例如,唐律将死亡发生的时间作为区分的标准。根据这一规定,只要在一定期限内发生殴打或伤害行为导致死亡,无论行为人是否有杀人故意,都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而在规定期限以外发生死亡,或者在期限内死亡与行为人的殴打或伤害无因果关系,都被视为伤害罪。英国曾实行“一年零一日”规则,即被害人在一年零一天内死亡为谋杀或非预谋杀人罪的认定条件,超过这个时间则无法被处罚。然而,这一规则已被废除。在中国的理论界中,对于实施故意的打击并导致死亡的案件,关于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致死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关键在于弄清犯罪的目的”,因为“犯罪目的是决定犯罪行为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条件”。根据这种观点,如果能证明行为人有杀人的目的,则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有伤害的目的,则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认定故意杀人罪,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就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然而,这些观点受到了广泛批评。

行为人的目的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如果案件事实证明行为人有杀人的目的,当然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为什么要否定存在间接故意杀人的可能性呢?如果故意伤害致死也可以表现为放任态度,那么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不就变得模糊了吗?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轻判重罪,削弱对生命权利的保护。此外,将一种性质更严重的犯罪作为另一种危害性质较轻的犯罪的加重结果,无论在法律上还是理论上都是不合适的。

综合案件情况进行判断

在理论上,有人主张根据犯罪行为来判断杀人罪与伤害罪。如果这里所说的“犯罪行为”是指主观和客观要件相统一的行为,那么这种说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实施故意伤害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这是毫无错误的。然而,当涉及到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区别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判断行为人是否有杀人的故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充分调查和分析案件的各种事实才能得出结论。然而,有些人试图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例如,有人认为:“凡是在当场一击或者一刺杀死的,都不能认为是伤害致死,应当认为是故意杀人。”并且得出结论:伤害致死必须存在一定距离,否则无法区分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同样地,有人认为判断是否有杀人故意不应以故意的内容为准,否则被告人不承认有杀人故意,就无法定案。他们主张判断的标准是被告人是否“使用致命的工具,打击致命的部位”。如果使用了致命的工具,打击了致命的部位,造成了死亡,就是故意杀人;反之,就是故意伤害致死。然而,不能简单地用这样的公式来判断。

笔者认为,对于这类案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个事实做出结论。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在区分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的界限时,以下事实是值得考虑的:

  1. 案件的起因:案件是由于生活小事还是双方积怨引起的,是一时激动还是经过策划,这些可以帮助分析行为人是否有杀人的思想基础。
  2. 被告人和被害人平时的关系:关系良好、一般、素不相识还是多年的仇人,这也可以帮助分析行为人是否有杀人的思想基础。
  3. 犯罪是否有预谋和准备,以及如何预谋和准备:预谋杀人的一般会经过周密准备,选择致命工具、时间和地点;而伤害案件通常不需要如此周密的准备和特殊工具。
  4. 伤害的部位:故意杀人往往打击致命部位,而故意伤害往往不选择部位,甚至有意识地避开要害部位。
  5. 犯罪行为是否有节制:故意杀人往往表现为行为没有节制,不停止直到被害人死亡;而故意伤害往往比较有节制。
  6. 犯罪人的一贯表现:平时表现粗暴、凶残、放荡不羁、流氓成性,还是胆小怕事、懦弱、温顺。
  7. 犯罪后的态度和表现:故意杀人往往表现为满足的表情,甚至向同伙夸耀;而故意伤害的行为人往往表现为惊讶和出乎意料。

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可以帮助判断行为人是否有杀人的故意。然而,每个案件都是独特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认定醉酒驾驶标准是什么?醉驾开庭要哪些人在场?

    醉酒驾驶的认定标准、醉驾后的驾驶证限制、醉驾开庭需要哪些人在场以及醉驾的处罚流程。醉酒驾车判断标准是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驾开庭需要犯罪嫌疑人、公诉人以及律师等在场。醉驾的处罚流程包括抽血检测、通知拿

  • 重大刑事案件标准

    重大刑事案件是指犯罪情节严重的案件,包括杀人致死或重伤、爆炸、放火、决水、投毒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强奸妇女已遂或奸淫幼女、故意伤害他人致死、残害妇女、拐卖人口情节和后果严重、制造贩卖毒品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和第

  • 劳动法规定工资拖欠的相关规定

    故意伤人致死量刑为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本罪的,从重处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只有导致伤害的对象死亡时才能认定为伤害致死,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故意伤人死亡判多少年

    根据中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死刑。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积极进行民事赔偿将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因此,民事赔偿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一般情况下,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的故意伤害致死案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民事赔偿标准
  • 故意伤害致死累犯的量刑及相关法律问题解析
  • 罪数形态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