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产品质量侵权 >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的相关主体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的相关主体

时间:2024-06-2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2323

产品质量问题的法律适用和保护当事人权益

一、产品质量要求的法律规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产品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不应存在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
  2. 产品应具备其应有的使用性能,除非产品已明确说明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
  3. 产品应符合标注的产品标准和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以上规定对产品质量提出了三项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被视为不合格产品,由此产生的责任称为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责任是指当产品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法规、质量标准和合同约定的要求,给用户造成损失后,由生产者和经销者承担的民事责任。该责任不仅包括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即产品质量违约责任,还包括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特殊损害赔偿责任,即产品质量侵权责任。

二、产品质量责任的归责原则

对于产品质量责任属于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一般认为,《民法通则》第122条所规定的产品质量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即无论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是否主观上有过错,都应对产品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生产者承担的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而销售者承担的责任属于过错责任。据此,可以认为根据特别法优先适用的原则,产品质量责任在法律适用上应优先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法》规定了生产者和销售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抗辩事由来免除责任。

三、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免责条件

生产者能够证明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免除产品质量责任:

  1. 未将产品投入市场。
  2. 产品在投入市场时,尚不存在引起损害的缺陷。
  3. 产品在投入市场时,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

销售者能够证明产品缺陷并非出于自己的过错,并能够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供货者,可以免除产品质量责任。

四、产品质量违约责任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

产品质量违约责任是基于合同签订而产生的责任,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中的产品质量义务时产生。该责任具有相对性和任意性。相对性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任意性指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事先约定违约责任的免责条件和赔偿额。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是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质量纠纷可能同时涉及产品质量违约责任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即两种责任性质的竞合。例如,交付的啤酒因啤酒瓶爆炸导致买受人受伤。

以上是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法律适用和保护当事人权益的相关知识。在由于产品质量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害中,既可能存在违约责任,也可能存在侵权责任。然而,不同的责任适用于不同的主体,这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如果您有任何法律问题,请咨询我们在线的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人身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的相关内容。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还涉及残疾赔偿和丧葬费用等。财产损害赔偿则需尽力恢复原状或按现行价格折算赔偿。同时,提到了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问题,包括受害人提出赔偿的时效期限和缺陷产

  • 产品质量责任及其法律规定

    产品质量责任及其相关的法律规定。产品责任涉及生产者和销售者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需承担的赔偿责任,具体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产品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对于违法行为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会有不同的责任追究方式。

  • 司法实践中提出的实际案例

    某蛋糕店购买被告工厂生产的杀虫气雾剂后发生爆炸事故的案例。法院认为,被告生产的杀虫气雾剂虽然具有质量合格证,但存在说明警示不充分的产品缺陷,因此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生产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法院也指出了产品缺陷的三种形式,并强调了制造者和销售者对

  • 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诉讼时效

    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诉讼时效问题。《产品质量法》规定,因此类损害享有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若消费者未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法院将驳回其起诉。文章还详述了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的内容,包括医疗费、残疾赔偿、死亡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等,并强调

  • 从事产品质量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设立程序及要求
  • 个人非商业盗版侵权的赔偿方式
  • 欠款的信用卡过期了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