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监护权 > 成年后能否免除监护人赔偿责任?

成年后能否免除监护人赔偿责任?

时间:2024-06-17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282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责任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不法行为导致他人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况。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由于这些人一般无法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他们的监护人被确定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然而,在执行这类案件时,经常出现被监护人已成年且具备履行能力的情况。对此,存在三种不同意见:一是继续按照原法律文书执行,被执行人为监护人;二是将被监护人变更为本案的被执行人,因为侵权行为是被监护人实施的,现在被监护人具备民事责任能力;三是追加具备民事责任能力的被监护人为本案的被执行人。

二、笔者支持的观点

笔者赞同最后一种意见,以下是三个理由:

1. 被监护人应自行承担责任

侵权行为是由被监护人实施的,因此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存在一种普通的、抽象的连带关系。被监护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因此无法承担民事责任,由监护人代为承担。然而,现在被监护人已具备民事责任能力且有履行能力,监护关系也随之消失。因此,被监护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自负是传统民法的基本原则,被监护人应当承担最终的赔偿责任。此外,根据最高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1条的规定,被监护人在诉讼时已成年,应当对未成年时的侵权行为承担过错责任。因此,被监护人应当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2. 监护人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我国民法规定,监护人的赔偿责任是建立在其履行监护职责存在过错的基础上的。监护人因未尽到监护职责而存在过错,才会被要求承担被监护人履行的赔偿责任。如果此时变更被执行主体,就相当于免除了监护人的过错。判决书已确定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并生效,监护人应当及时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如果此时变更被执行主体,实际上就否认了监护人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事实,这将侵犯受害人的实体权益。

3. 考虑被监护人的实际情况

虽然被监护人已具备民事责任能力,但由于刚成年,其履行能力可能较差。如果全部由被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将给其今后的生活带来较大负担,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而这类案件出现这种情况,大都是因为监护人的履行能力较差,导致案件长期未能结案。因此,无论单独执行哪种意见,都无法最快地执行完毕,也无法最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被监护人侵权案件的执行过程中,如果被监护人具备民事责任能力后,应将被监护人追加为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这样既符合民法理论,又易于操作,有利于案件早日解决,也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