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损害:国家负有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及解析
时间:2024-05-01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淮河支流沙颍河成为“致癌河”:环境污染引发的法律问题
公民权利与环境损害赔偿
10年前,淮河支流沙颍河因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今,它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原因依然是污染。沙颍河已经成为了一条“致癌河”,数百人因饮用富含致癌物的高污染水源而丧生。当地村民无奈地表示:“谁得病谁家就败”。显然,那些受到环境污染影响的最底层公民陷入了困境。他们既无法享受医疗保护制度的保障,也无法得到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的有效救济。
环境受害者的权利与救济
“有权利就有保护,有损害就必有救济”,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法理。然而,在现实中,环境受害者往往只能得到微薄的赔偿。因此,为了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除了加强民事救济途径外,确立社会救济途径,如国家赔偿机制,非常必要。通常情况下,当我国发生环境污染导致人员伤亡时,地方政府往往只注重对污染企业进行行政处罚,追究其行政责任。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之间的利益关联,行政处罚的力度往往不足。即使行政处罚力度到位,罚款也只是进入国库,受害者并没有得到赔偿。
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基础
国家承担赔偿责任不仅基于对公民的人文关怀,也是一种切实的法律担当,从法理和实践上来说。与其他应享有的权利一样,公民同样享有免于生命健康受威胁或受损害的环境权。环境资源是全民所有的公共财产,国家只是这种公共资源的委托管理者,必须对全体公民负责。如果国家滥用或不恰当地履行公民的委托权,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实践中,环境损害往往源于行政机关执法不严的情况,比如限期治理变成了无限期,应关闭的企业却一直在运营。因此,行政机关的不作为或怠于职责给公民带来了损害。从法理上说,行政机关不能免除责罚和赔偿责任。
环境损害赔偿的财务责任
然而,国家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不完全依靠财政负担,否则就等于将污染者的责任转嫁给纳税人。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征收的排污费、资源补偿费等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发生污染事故后,先由该基金进行赔付,然后再向污染企业追偿;二是在没有建立损害赔偿基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先行赔付,然后再由政府向污染企业追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及其理论基础。国家赔偿责任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责任类型,在不同法系中有不同的定位。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包括代位责任说、自己责任说等。不同学说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赔偿责任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
国家赔偿的定义和适用情形
国家赔偿的定义和适用情形。国家赔偿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因法院违法采取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对判决、裁定等执行错误导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损时,国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当事人需向侵权法院申请确认违法行使职权行为后,方可申请国家赔偿。具体的申请情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
授权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