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专利法(2006修订草案)》对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标准进行了修改。现行的专利法对于出版物公开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而对于其他方式公开采用相对新颖性标准。然而,根据修订草案,对于其他方式公开,如使用公开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其地域限制条件将被取消,纳入绝对新颖性标准范畴。此外,修订草案引入了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概念,重新定义了发明的创造性标准。
根据修订草案,对于同一发明产品,申请人可以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即使最终只有其中一项申请能获得专利。此外,修订草案还规定,如果申请人在同一天针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又提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申请人将可以最终选择发明专利权或实用新型专利权。
修订草案针对外观设计专利进行了较多修改。现行的专利法规定,只要被审理的外观设计与现有外观设计不相同或不相似就可被认定有专利性。然而,修订草案将上述标准提升为类似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标准,并规定了更为严格的客体范围限定。此外,修订草案要求申请人在申请文件中提交对产品图片或照片的简要说明,以解释和说明申请文件中的图片和照片,有助于解释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
修订草案对分案申请进行了限制。根据修订草案,《审查指南(2006年修订版)》规定,分案或再分案申请的时限计算是依据原案申请而不仅仅是母案申请的法律状况,限制了分案申请的可能性。
修订草案将申请人由中国个人或其他实体扩展到包括外国个人或其他实体,规定了任何个人或其他实体将其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获得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许可。此外,修订草案新增了惩罚条款,对于未经中国官方许可先向外国提交申请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为增强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和查处专利违法行为的能力,《专利法(2006修订草案)》赋予了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更多的权力。根据修订草案,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进行询问、调查、查阅或复制资料,并对涉嫌侵权的产品进行查封或扣押。
为了更有效地抑制专利侵权行为,《专利法(2006修订草案)》对专利侵权所导致的损失赔偿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修订草案规定,法定赔偿的数额被设定为五千元至一百万元,将法定赔偿的上限由五十万元加倍至一百万元。此外,修订草案还对专利滥用和恶意诉讼进行了规定。
为平衡专利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专利法(2006修订草案)》修改和增加了有关强制许可的条款。修订草案规定,国家专利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具备实施条件之单位的请求给予强制许可,例如专利权人未在三年内实施或充分实施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者专利权人行使其专利权的行为被认定为非公平排除或限制竞争。
为保护中国的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专利法(2006修订草案)》增加了有关遗传资源的披露条款。修订草案规定,任何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提交专利申请的个人或机构,应当获得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许可。此外,修订草案还规定了特殊情形下可以实施专利强制许可的规定,如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需求。
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的生效时间及相关申请所需技术资料。实质审查生效时间通常为6-18个月,包括受理、初审、公布、实审和授权公告等阶段。申请发明专利所需技术资料包括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说明书等,并且根据不同领域需要提供不同的详细信息,如机械、电学、化学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程序中的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及其恢复、专利申请主动撤回、申请驳回及请求复审等三个环节。在审查过程中,如果申请人未按时办理手续、申请内容不属于专利保护范围等情况下,专利申请可能会被撤回或驳回。申请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恢复或复审,但需
专利收费减缴的条件及范围。个人、企业和机构分别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才能申请减缴专利费用。减缴的专利收费包括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年费和复审费等。共同专利申请人或共有专利权人的情况下,每个个人或单位也需要分别符合规定条件。
专利侵权的认定标准及法律处理方法。其中,侵权对象需满足地域性和时效性要求,且存在违法行为。同时,《专利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当事人协商解决、起诉至法院或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可就赔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