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旨在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司法鉴定包括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和声像资料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的标准是《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司法鉴定的标准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医疗事故鉴定主要从医疗技术的角度进行,依据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而司法鉴定的角度是分析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是否有过错。
医鉴办接受两种形式的委托:医患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和卫生行政部门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的委托。
医鉴办接到委托书后,进行审核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双方当事人需在受理通知书发出后的5日内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
医鉴办根据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专家鉴定组应包括至少3人以上的单数,并且主要学科的专家不得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半。
医鉴办在鉴定会前1周内通知医、患、鉴定专家三方。双方当事人每方人数不得超过3人。专家组进行讨论,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在收到首次鉴定书后的15日内向原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或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和参与方式。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参与鉴定。
在特殊情况下,医学会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医患双方从其他医学会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参与鉴定。符合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并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以上是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过错鉴定的不同之处,以及医疗事故鉴定的流程和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区分两者。如果您还有任何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
引用法条: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耳聋职业病鉴定后是否可以办理残疾证的问题。文中介绍了残疾证的办理程序、听力残疾的分级标准、听力残疾的检查方法。办理残疾证需前往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根据听力损失等级进行分级,评定后获得相应等级的听力残疾证。同时,介绍了听力残疾的检查环境要求和评定方法
法医物证鉴定的意义和程序。法医物证鉴定利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等。鉴定程序包括案件来源、委托、受理、检材保存和检验。检材主要采用DNA分析技术,使用PCR检测ST和线粒体DNA长度多态性。
法院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力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没有权力强制要求医患双方或单方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选择权在当事人手中。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经过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且原告仍坚持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时,法院才会依职权确定正确的法律关系。法律强调当事人的自由
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标准,详细介绍了重伤、轻伤、轻微伤三个不同等级的具体鉴定情况,并阐述了受害者家属的赔偿问题,包括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