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交通法规定,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责任的驾驶员:如果事故后果由驾驶员本人负责,即驾驶员本身是车主,那么赔偿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2、职务驾驶员:如果驾驶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生交通事故,并且负有交通事故责任,那么赔偿责任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承担。也就是说,如果驾驶员违章行驶导致事故发生,驾驶员一般只承担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而不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应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承担,但是在赔偿损失后,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驾驶员追偿。
3、未过户的转卖车辆:如果机动车转卖后未进行过户手续,那么机动车的所有权转移必须经过汽车交易市场,并由所有人或车辆所属单位及时向当地车辆管理机关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如果机动车已经转卖但尚未办理过户手续时发生交通事故,那么事故责任者和车辆所有人或所属单位将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在交通事故责任人达成赔偿协议进行赔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继续给付费用的请求:如果赔偿权利人需要继续获得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残疾赔偿金,超过确定的给付年限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2、定期金的支付方式:如果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那么赔偿义务人应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支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3、明确支付时间和标准:人民法院在法律文书中应明确定期金的支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标准。如果执行期间有关统计数据发生变化,支付金额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4、赔偿期限的限制:定期金的支付应根据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进行,不受赔偿期限的限制。
5、确定相关统计数据:本解释所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应根据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及亲属请求赔偿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对于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作为原告的情况,应处理所有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的权益,不能仅列其中一人。机动车损害赔偿主体资格和责任认定方面,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驾驶员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单位或车
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责任及相关赔偿问题。受伤人员在完成治疗后不出院,车主不再支付医疗费用,双方可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等。医疗费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争议时,赔偿义务人要承担举证责任。其他赔偿项目如误工费用、护理费
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事故中劳动者本人负主要责任,则不能认定为工伤。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以及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赔偿方式,包括各项费用的补偿和偿还规定。此外,还提到了无法获得交通事
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还款问题。用户需向管理机构归还道路援助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交通事故中的紧急救援及受害者的医疗救助等。文章还介绍了交通事故后驾驶证被扣不能再开车,违反规定将面临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及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