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知道著作权侵权是指一切违反著作权法侵害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的行为。当然,我相信大家都很关心发生著作权侵权后怎么赔偿的问题。那么,著作权侵权的法定赔偿金额是多少呢?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著作权侵权的法定赔偿金额法律规定
1.最高院在二〇〇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通过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2款规定:“被侵权人损失额不能确定的,法院依被侵权人的请求,可以根据侵害情节在人民币500元以上3 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2.《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结论:以上的规定就是法定赔偿,在难以查明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害或者侵权人的侵权获益时,由法院根据侵权人的过错性质、侵权情节等因素,在法定的赔偿幅度内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的一种赔偿方法。
按照《著作权法》四十八条的规定。法定赔偿的前提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难以计算的。赔偿数额是由法院来决定,一般由审判的法院根据侵权情节、侵权所造成的影响等各方面来判决。数额最高是50万元,没有最低限。
二、著作权侵权考虑哪些因素来确定法定赔偿金额总而言之,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考虑赔偿金额:
1.从被侵权人角度出发,法院会考虑(1)被侵权人为获得许可所支付的相应授权费,如果被侵权人是著作权人,则会考虑其为创作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2)被侵权人通过作品所能获得的一些附属利益收入,诸如节目广告播放所能获得的收入以及相应付费产品所能获得的收入等。(3)被侵权人本身的知名度
2.作品本身方面,法院主要会定性作品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大小。考虑其商业价值主要从这几个角度出发:(1)知名度,影响力等,这方面法院可能会以收视率、官网播放量、点击量等具体数据加以判断;(2)是否有其他被侵权的状况,例如本案给出的“列入国家版权局公布的36部重点影视作品预警名单”就可以用来证明其经常遭受侵权的现状,以此来反向证明其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3.侵权人角度,法院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从而认定侵权行为的影响程度。主观上,法院会界定其恶意程度。如果被侵权人在收到权利告知函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明知该作品为侵权作品的状况下,依然继续实施侵权行为,即可认定为恶意,当然,不同的认知程度则会作为判断恶意程度大小的依据;客观上,法院会考虑该侵权行为本身的力度大小。在此方面,法院会综合考虑被侵权人平台本身的知名度大小、对被侵权人作品传播的范围大小、传播的时间段是否和被侵权人构成恶性竞争、传播的时间长短、侵权人是否利用其进行其他的商业交易等方面,从而确定侵权行为本身的性质。
三、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征1. 侵权客体的特殊性。
2.侵权行为的违法性。
3.侵权行为的特定性。
4.侵权内容的广泛性。
5.侵害方式的多样性。
6.受害主体的连锁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著作权侵权的法定赔偿金额的相关法律内容,根据法律规定,我们知道著作权侵权的法定赔偿金额是由法院来决定的,法院一般会根据侵权情节、侵权所造成的影响等各方面来判决,数额最高是50万元,没有最低限。若您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手心律师网的法律平台,在线的律师会对您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
产品质量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产品存在缺陷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时,生产者或销售者需承担连带责任。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可以向受害者赔偿后向相关责任方追偿。同时,法律规定了生产者的免责事由。对于实施恶意产品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担忧,实际上知假买
外观侵权中的赔偿问题。根据《专利法》规定,赔偿数额需根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利益来确定,若难以确定,可参考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侵权方如拒绝赔偿,权利人可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赔偿是外观侵权案件中的重要法律问题,需引起重视。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许可剽窃他人图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构成侵权的其他行为,并强调了认定抄袭时需要注意与利用思想、客观事实、合理使用和巧合的区别。
集体管理在著作权领域的作用,指出其并非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信托关系,旨在最大化权利人的利益。文章强调了著作权人需要有版权意识,同时介绍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依据。修改草案旨在解决海量作品授权和权利人无法行使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