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调解作为我国人民法院工作的传统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各级法院和法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基层法院,诉讼调解已成为民商事案件结案的主要手段,并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是指刑事案件与民事赔偿案件合并审理的情况。在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根据当事人权利自治的原则,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法官也可以促成双方进行诉讼调解。
根据笔者的审判实践,总结出一些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民事部分调解的策略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在进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时,法官需要具备四个基本功:沟通能力、协商能力、调解能力和法律知识水平。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功,才能更好地进行调解工作。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可以运用四个策略:积极引导、公正中立、灵活处理和多元化选择。通过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更好地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法官需要抓住六个时机:立案时机、调解时机、调解方式选择时机、调解协议达成时机、调解协议确认时机和调解协议履行时机。合理把握这些时机,有助于顺利进行调解工作。
在进行调解时,法官可以采用五个方法:倾听双方意见、化解矛盾纠纷、寻找共同利益、平衡权利关系和妥善处理分歧。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推动调解工作的进展。
综上所述,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调解工作需要法官具备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通过练就基本功、运用策略、抓住时机和用好方法,可以更好地推动调解工作的进行,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利与弊。其优势在于被告人会积极赔偿以获取受害人谅解,影响量刑;法院不征收诉讼费用,减轻受害人负担。然而,其不足在于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执行期限问题,执行难度取决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可通过向
刑事附带民事妨碍公务罪的相关内容。涉案人员侵犯的是公务单位的活动及管理秩序,而非个人权益,因此被妨碍的公务人员无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精神损失赔偿,当事人无法就精神层面的伤害请求赔偿。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的相关内容。在刑事诉讼阶段,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之人为了实现对被告人的民事法律救济,会进行附带民事授权。被授权者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代理当事人行使相关诉讼权利,以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