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承诺 > 不兑现承诺属于诈骗吗

不兑现承诺属于诈骗吗

时间:2025-04-06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52093

一、不兑现承诺属于诈骗吗

是否将未能实现承诺的行为认定为诈骗行为,主要取决于特定的情况与情境。

当在签署或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某一方当事人企图非法占有另一方的利益,通过虚构事实、掩盖真相、设置陷阱等手法来获取对方的财产,并且所涉及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便有可能触犯到合同诈骗罪,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到相应的刑事追责。

举例来说,若行为人利用虚构的公司实体或者冒充他人身份来签订合同,或者使用伪造、篡改、失效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所有权证明作为担保,在自身缺乏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诱导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甚至在收到对方当事人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之后选择逃避等行为,都有可能被判定为合同诈骗。

如果一方当事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但并未采用欺骗手段来获取对方财产,那么这种情况通常会被视为违约行为,应当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而非被认定为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当当事人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未能实现承诺并不必然构成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看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如果没有通过欺诈手段获取财产,仅仅是单纯的违约行为,那么应该按照合同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公司电信诈骗,员工犯法吗

如雇员同样涉及电信欺诈活动,则将被视为同案共犯,并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具体而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旦涉及到诈骗金额达到一定规模且情节较为严重的场合,行为人将面临高达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需面对罚单或罚金的额外制裁。

对于犯罪金额规模庞大或存在其他更为严重情节的情况,行为人将面临三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附加罚金或没收财产等严厉惩罚措施。

而在犯罪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极端情况下,行为人甚至可能被判处长达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同时仍需接受罚金或没收财产的严厉惩戒。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承诺书

    餐饮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及承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承诺单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法从业,建立完善的进货查验制度并保障餐饮服务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同时规范食用油脂和添加剂的管理使用,建立食品安全督查制度并接受监督。承诺单位致力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确

  • 不兑现承诺属于诈骗吗

    不兑现承诺是否属于诈骗的问题。不兑现承诺是否构成诈骗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存在欺骗行为并占有他人财产,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单纯的违约行为应按照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同时,公司电信诈骗中,员工若参与欺诈活动将承担法律责任。

  • 商家口头承诺是否有法律效力

    商家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指出商家的口头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形成口头合同,双方需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商家禁止自带酒水属于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无效。

  • 离职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离职承诺书的法律效力问题,阐述了承诺书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离职单位要求违约金时,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及员工的权益保障。若雇主违反相关法规,员工有权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获得赔偿金。

  • 假如中介口头承诺给介绍费,但是不给介绍费怎么办
  • 合同写口头承诺无效有法律效力吗
  • 劳动者承诺放弃缴纳社保,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