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某与秦某于2006年12月30日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书,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将前往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由女方抚养婚生子,男方不承担抚养费用;男方将拥有一套商品房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双方并未前往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2007年5月,戴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声称秦某要求分手并与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完全破裂。戴某请求法院判决:1、原、被告离婚;2、婚生子由原告抚养,被告承担抚养费用;3、夫妻共同财产根据双方在诉前签订的离婚协议书进行分割。
经审理后,法院认为该离婚协议书是以双方协议离婚为前提的,一方或双方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可能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方面作出有条件的让步。然而,在双方未能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的情况下,该离婚协议书并没有生效,对原、被告均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其约定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处理离婚案件的直接依据。此外,按照该离婚协议书进行财产分割也违反了公平原则,违背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精神。因此,法院不支持原告根据该离婚协议书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主张,而应依法进行财产分割。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尽快解除婚姻关系,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在财产分割等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甚至放弃所有财产,旨在顺利离婚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离婚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如果双方因各种原因未能到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之后一方起诉到法院进行离婚诉讼时,再提出之前签订的协议,并要求法院完全按照协议内容判决,此时双方当事人的心态可能发生变化,财产状况也可能发生变化,当事人所期望的成本利益可能无法实现。因此,在双方未能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的情况下,附有登记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并没有生效,对夫妻双方均不产生法律约束力,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处理离婚案件的直接依据。因此,在本案中,戴某要求根据双方在诉前签订的离婚协议书进行财产分割的主张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父母离婚时将房产赠与孩子需过户后才生效,未过户期间房屋仍属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出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对于已交付给子女的房屋,即使未过户,
婚姻法司法解释中关于解除同居关系、宣告婚姻无效、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纠纷的处理等内容。其中涉及不同情形下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和规定,如申请解除同居关系、离婚案件中的宣告婚姻无效处理等。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处理、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
男女离婚后房子的过户问题。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房产过户需办理赠与公证书。夫妻共有房产过户需双方共同申请。离婚时,可通过民政部门或法院解除婚姻关系,并凭离婚证书、财产分割协议书等文件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离婚后对离婚协议有异议或反悔的程序。在一年内,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或撤销离婚协议。起诉离婚需准备的材料包括离婚起诉状、证据和基本情况等。离婚起诉状的写作步骤包括写清双方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离婚程序包括起诉、受理、调解、开庭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