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陈述客观事实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陈述客观事实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时间:2025-04-16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2074
名誉侵权通常是对他人的名誉造成严重的影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如果是陈述的一些事实,是否会构成名誉侵权呢,名誉侵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侮辱和诽谤的行为

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可以通过口头或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

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质能力不高、企业形象不佳等。

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诽谤、披露其隐私权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行为人的侮辱和诽谤行为必须是公开进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权人的行为已经产生了社会影响,被侵权人的名誉受到损害。

2.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3. 被侵害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

被侵害的对象必须是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

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 严重损害和精神折磨

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及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涉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口头及其他形式的侵权证据,侵权后果的证据需证明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法人需提交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诉讼需授权委托书。确定名誉侵权责任考虑主观过

  • 人身权属于侵权责任范围吗?

    人身权是否属于侵权责任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包括人身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因残疾产生的费用以及因受害人死亡产生的费用等。同时,提到了最新资

  •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负有保密患者隐私的义务,若泄露隐私导致患者受损,医疗机构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法律规定了不必要的检查行为及干扰医疗秩序的行为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 发微信辱骂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发微信辱骂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问题。文章定义了侮辱和诽谤行为,并阐述了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被侵害的对象以及损害后果等因素对于判断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降低了他人的社会评价,就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同时,

  •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 财产分割引分歧前夫博客内辱前妻构不构成侵权
  • 名誉侵权的处罚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