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因此,在未签订主合同的情况下,先签订担保合同是无效的。按照法律规定,应该先签订主合同后再签订担保合同。
第五条 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担保人可以拒绝履行担保。
担保人,又称保证人,在借款人不履行债务,即不还钱时,担保人原则上是要按照约定履行担保责任,代为还本付息的。然而,担保人并非不可以拒绝履行担保。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担保人就可以不再承担担保责任,拒绝履行担保。
担保人拒绝履行担保责任的常见情形如下:
担保人可以部分或全部免责。例如,如果担保合同因内容违法而被认定为无效,担保人可以拒绝履行担保。若担保人有过错,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如果主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担保人不承担责任。
如果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时,应当取得担保人书面同意。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的,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例如,借款双方协商更改还款日期,未获得担保人书面同意的,担保人可以拒绝履行担保。
如果担保合同未成立,担保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在担保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时,应当取得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例如,借款双方协商决定由其他人偿还借款,未获得担保人书面同意的,担保人可以拒绝履行担保。
如果超过担保期间,担保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人事保证合同纠纷案例,主要围绕陈某与夏某及担保人樊某的纠纷展开。文章指出人事保证合同存在的问题,包括其与劳动法精神相悖、限制劳动者就业权等,应认定为无效。多数国家禁止人事保证,且瑞士等少数国家也有严格限制。瑞士的债法典对人事保证做了详细规定,保证人可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关联。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将无效,除非另有约定。担保合同在抵押物登记或质物移交时生效,具有约束力。根据最新法律规定,担保物权设立需遵守相关法律订立担保合同,如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将无效。当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