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协议是指夫妻之间在婚前或婚后就婚姻关系中的财产问题达成的约定。然而,并非所有的婚内协议都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认可。那么,为什么有些婚内协议在离婚时会失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本案中,原告陈某与被告刘某婚后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一次,陈某提出离婚,但在亲友的劝说下,她表示不再提出离婚,并与刘某签订了一份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如果陈某再次提出离婚,所有共同财产将归刘某所有,婚生子女由刘某抚养,陈某不得有任何异议。
绥中县法院审理认为,陈某与刘某签订的协议违反了我国法律对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婚姻双方及其他任何人均不得通过限制他人人身或财产来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因此,法院判定陈某与刘某签订的协议无效。法院裁定陈某与刘某离婚,并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合法的分割。同时,法院决定由陈某抚养婚生女,刘某需要承担相应的抚养费责任。
很多夫妻在签订协议时会约定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但实际上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掌管。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完成了赠与手续的财产才会生效。因此,这种约定往往会被认定为无效。
有些夫妻会约定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上并未办理产权变更手续。这种约定属于未完成的赠与行为。当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法律的确认。
约定离婚时一方不享有任何财产的情况,往往被认为是对离婚自由权的限制,并被视为无效约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离婚协议书中债务的详细写法,包括定性、双方承担比例、债权行使和债务履行方式等。文章强调协议应详细避免纠纷,并介绍了夫妻债务分担协议在内部具有效力但对第三人无效的法律原则。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我国法律关于夫妻财产归属的约定及其对双方和债权人的影响。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离婚调解书是法院根据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的法律文书,具有终结诉讼程序、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禁止再次起诉或上诉及强制执行力等法律效力。同时,离婚调解还有助于缓解矛盾、进行法治宣传、提供感情缓冲区等。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经过调解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和上诉问题。调解书在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并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而只有一方签收或未达成协议时,可提起上诉。调解书的制作需明确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由法院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加盖印章。上诉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以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