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血液患者的追偿权利
时间:2025-05-1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背景
输血感染案件中,受害人常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相比血液提供机构和医疗机构而言,他们是弱者。对于无过错输血感染这种无法预料的风险,血液提供者和医疗机构具备更好的风险控制、承担和分散能力。合理保护受害患者的利益,有助于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也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
法律规定
目前,尚无法律明确规定供血机构在民事损害中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对于此问题,存在不同意见。需要依靠未来的司法解释对此进行细化。在相关规定出台之前,可以参考以下两种做法:
适用《侵权责任法》59条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明显改变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调整方法,无过错输血感染不属于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因此,可以考虑适用《侵权责任法》第59条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在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适用公平分担损失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当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一般认为该条规定并非独立的归责原则,而是对损害结果的分担原则。对于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的纠纷,如果医疗机构和血液中心都没有过错,但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受害人明显不公平时,可以考虑适用公平分担损失的原则,由各方当事人分担损害结果。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和血站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的补偿,以适当保护患者的利益,或者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关法律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合同司法解释
担保合同司法解释的总则部分。内容包括担保合同的有效性、反担保人的范围、担保财产的规定、对外担保合同的无效情形、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以及担保人的责任与追偿权等。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当事人可以通过担保法规定的方式设定担保,保证债权的合法性。同时,
-
反担保在保证合同纠纷中的适用
反担保在法律中的适用以及反担保与担保的区别。反担保是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要求债务人提供对第三人的担保。担保合同纠纷中,反担保适用担保法的规定。反担保的担保对象是担保人对债务人的追偿权,与担保的担保对象不同。此外,担保合同的当事人因担保方
-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尸检程序、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措施等。法律规定需确定死因后确定责任归属,如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整容失败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就诊、收集证据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债权人对反担保人的追偿权利
债权人对反担保人的追偿权利问题。在未经法院判决的情况下,债权人无法直接要求反担保人承担反担保责任。只有在担保人承担了担保责任,并且满足相关法律规定时,债权人才能提起诉讼要求反担保人承担责任。反担保适用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本质上与担保并无差别,只是
-
抵押贷款担保人承担什么责任呢
-
欠款人还不起钱我是担保人需要还吗
-
口头修改合同后,担保人是否仍需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