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立案标准之一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活动或挽回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
对于经济损失的内涵,司法界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不可挽回的灭失性损失属于经济损失范畴;第二种观点认为只有穷尽手段的经济损失才属于经济损失;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物质性损失才为财产损失;第四种观点认为物理性损失及法律性损失都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笔者认为,将直接经济损失定义为“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权益的损失”更为科学,包括物理性损失和法律性损失。
1. 经济损失的计算期间
关于经济损失的计算时间点,存在多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时段应是案发后、立案侦查前;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检察机关立案时为准;第三种观点认为计算时段应截止于案件起诉后、法庭开庭审理前;第四种观点认为计算时段应区分立案和定罪量刑阶段。
笔者认同第四种观点,经济损失的计算起点是渎职行为发生的时刻,计算截止时间应区分立案侦查和定罪量刑阶段。
2. 经济损失的扣减及叠加
(1) 经济损失的扣减
经济损失的扣减只能发生在立案侦查前。关于扣减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凡是检察机关立案前挽回的经济损失都应扣减;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区分情况,对于存在前案的情况,前案立案后挽回的经济损失不应扣减。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前案立案后挽回的经济损失应视为追赃行为,不应从渎职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扣减。
(2) 经济损失的叠加
关于经济损失是否可以叠加,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宜累计,另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累计。
笔者认为是否可以累加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同种罪不同类别损失,可以累计计算;对于相同主观过错造成的损失,可以累计计算;其他情况的损失不可进行叠加。
关于_______公司因经营不善和严重亏损,经董事会决议解散公司的事宜。决议内容包括解散公司并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决议有效性需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超越范围、损害公共利益。全体董事签字确认此决议。
集团和有限公司在概念、特点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区别。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股东责任限于出资额,公司承担债务。而企业集团是由多个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旨在发挥群体优势、实现规模经济,集团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集团的成员单位独立
公司是否必须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的问题。公司并非必须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这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和法律要求。文章还介绍了董事和监事之间的区别,包括职责、产生方式和职权范围的不同。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董事会职责和权限的相关内容。
法律对董事会决议的规定。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且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决议的效力取决于程序是否适当、内容是否合乎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保障了公司决策的合法性和股东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