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立案标准之一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活动或挽回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
对于经济损失的内涵,司法界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不可挽回的灭失性损失属于经济损失范畴;第二种观点认为只有穷尽手段的经济损失才属于经济损失;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物质性损失才为财产损失;第四种观点认为物理性损失及法律性损失都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笔者认为,将直接经济损失定义为“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权益的损失”更为科学,包括物理性损失和法律性损失。
1. 经济损失的计算期间
关于经济损失的计算时间点,存在多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时段应是案发后、立案侦查前;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检察机关立案时为准;第三种观点认为计算时段应截止于案件起诉后、法庭开庭审理前;第四种观点认为计算时段应区分立案和定罪量刑阶段。
笔者认同第四种观点,经济损失的计算起点是渎职行为发生的时刻,计算截止时间应区分立案侦查和定罪量刑阶段。
2. 经济损失的扣减及叠加
(1) 经济损失的扣减
经济损失的扣减只能发生在立案侦查前。关于扣减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凡是检察机关立案前挽回的经济损失都应扣减;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区分情况,对于存在前案的情况,前案立案后挽回的经济损失不应扣减。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前案立案后挽回的经济损失应视为追赃行为,不应从渎职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扣减。
(2) 经济损失的叠加
关于经济损失是否可以叠加,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宜累计,另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累计。
笔者认为是否可以累加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同种罪不同类别损失,可以累计计算;对于相同主观过错造成的损失,可以累计计算;其他情况的损失不可进行叠加。
董事长的权利和职责。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有权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并检查决议实施情况。副董事长协助董事长工作,在董事长无法履职时,将代为履行。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董事长需提前通知全体董事和监事。此外,特定情况下可召开临时会议。
独立董事的定义和角色,包括其独立性、特权和责任。独立董事是独立于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专业人士,能够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具有多项特权,如重大关联交易的认可权、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解聘提议权等。独立董事的决策需要取得多数同意,并在董事会
企业内部存货管理的授权与控制问题。详细阐述了存货接触的授权与限制、存货的请购与采购控制、存货的验收与保管控制、领用与发出控制以及盘点与处置控制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存货,确保其处于最佳库存状态,并降低存货损失风险。
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要求及义务。对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被限制行为能力、因犯罪行为受到刑罚、在破产公司中担任职务并对破产有责任、被吊销执照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个人债务未清偿等情况下的人员不得担任。此外,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需遵守法律和公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