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夫妻财产协议 > 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时间:2025-05-30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8507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有多种形式,下面将对这些形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般共同财产制

一般共同财产制是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夫妻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全部归夫妻共同所有。在这种制度下,夫妻双方平等地共同享有财产的所有权。

限定共同财产制

限定共同财产制,也称为部分共同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一定范围内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而之外的部分归各自所有。在这种制度下,共有财产的范围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分别所有制

分别所有制是指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并且各自享有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处分权利。这种制度旨在保护夫妻双方的独立人格,充分肯定了夫妻是各自不同的独立个体。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限制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了以上三种夫妻财产制度,当事人只能在这些制度中选择其一,超过范围的约定将不被法律承认。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当事人作出的财产约定不能被完全归类到这三种类型中的一种,法院往往不会以超越法定范围为由认定其无效。只要约定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法院会认定其有效。

然而,目前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立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行法律对财产制度的种类限制较多,不完全满足当事人对财产约定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建议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立法,采用开放式的模式,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自由选择约定财产制的形式。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婚姻法规定了一般共同财产制、限定共同财产制和分别所有制这三种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财产制度。然而,如果情况较为复杂,建议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咨询和帮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 案情介绍

    夫妻离婚案中婚前购房归属问题。法院认为,男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在婚后办理房产证,但仍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依据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

  • 婚后个人名义购房是否属于夫妻财产

    婚后个人名义购房是否属于夫妻财产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婚后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购置的房产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经公证证明或其他充分证据证明购房资金是婚前财产,个人名义购房可视为婚前财产。

  • 婚姻法中关于个人财产的规定

    婚姻法中关于个人财产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的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的只归一方的财产以及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都应作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他应归一方的财产也包括在范围内。例如,小李受赠的房产属于其个人财产

  • 离婚时黄金首饰的财产分割问题
  •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 婚前房产是否会变为共有财产?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