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1日,明-明的母亲因出现先兆流产,入住兴宁市某医院就诊。次日10时40分,明-明出生。不久即出现不良症状,马上被转入医院儿科救治,经医院诊断为:早产低体重儿,吸入性呼吸衰竭。医院对婴儿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其病情一直未见好转。无奈之下,医院告知婴儿的家属转上级医院救治,但家属不同意。
在医院住院期间,明-明的病情恶化,出现了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新生儿黄疸及双目失明、四肢瘫痪等症状并一度危及生命。医院诊断为:1.早产低体重儿。2.吸入性肺炎。3.新生儿硬肿症。4.新生儿黄疸。同年3月28日,明-明出院,并于2006年2月23日由其家属带往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明-明的病情为“早期产儿视网膜病V期”。同时,经广东阳光司法鉴定所鉴定,明-明为一级盲和一级肢残。
明-明的家属怀疑兴宁市某医院滥用药物和违规用氧,导致婴儿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因此于2007年1月22日向兴宁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104万元。
兴宁市某医院认为自己已尽救治义务且不存在过错,为何要负赔偿责任?
为了明确此案是否为医疗事故,明-明的父母委托广东省医学会进行鉴定。广东省医学会的鉴定结果表明,明-明的身体损害是由于早产儿多器官发育不健全包括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所致,与医方治疗无关。因此,医院不承担责任。鉴定结果指出,明-明是早产儿,体重极低,同时还患有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黄疸等多种疾病,医院采用的诊疗技术及药物治疗符合《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并履行了氧疗、告知病重、要求转上级医院诊疗等义务。
尽管如此,明-明的父母仍然坚持认为医院滥用药物和违规用氧导致了儿子的双目失明和四肢瘫痪。为了进一步查明真相,兴宁法院于2007年6月6日委托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的鉴定结果表明,明-明的早产和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和脑瘫的根本原因。长时间高浓度氧吸入只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外在因素之一,而且无法确定用氧是否是外在因素之一,因为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氧浓度的监测记录。
新刑事诉讼法下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监视居住是一种为保证侦查、起诉工作进行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检察院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案件特殊需要或羁押期满而案件
新刑法对于监外执行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如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等。无期徒刑罪犯在符合特定情况下也可暂予监外执行。监外执行的决定由法院做出并需报相关机关批准,确保罪犯的保外
离婚后父亲争取婴儿抚养权的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根据情况,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也有例外。同时,在诉讼离婚中争夺孩子抚养权时,除了双方基本条件,双方父母的基本条件、孩子的生活环境以及孩子的意见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婴儿在法律中的地位和行为性质,以及其行为在犯罪(如抢夺罪)中的作用。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抢夺罪与盗窃罪及抢劫罪的区别和联系。讨论了抢夺罪的犯罪行为和判定依据,特别是在造成被害人伤害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