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这些疾病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以及与神经病有关的疾病。
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指定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
与神经病有关的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忧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这些禁止结婚的条件的制定,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传染病易传染给对方,不利于他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不利于患者本人的健康,结婚往往会加重病情。其次,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结婚,不符合优生的原则,会给子女后代带来不幸,也不利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
尽管我国婚姻法没有对禁止结婚的疾病做具体的列举性规定,但以“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进行了概括性规定。
在1950年的婚姻法中,曾规定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者禁止结婚。然而,在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取消了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让现实生活中一些虽不能发生性行为却自愿结合的男女能共同生活。
虽然夫妻间的性生活是婚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并非唯一的内容。只要当事人双方自愿结合,法律不应加以限制。因此,根据“法无禁止则自由”的原则,生理有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人是可以结婚的。
《民法典》和《婚姻法》的生效与废止对婚姻状况信息显示的改变。离婚后,公民的婚姻状况只在户籍管理部门登记,而非在婚姻登记机关显示。离婚档案会被永久保存,但婚姻状况信息不会显示。再婚登记与户籍信息无关,需出示相关离婚证明文件。
患有医学上认定不应结婚的疾病而结婚的情况,介绍了无效婚姻的情形和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种类及其认定依据。对于患有此类疾病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患有指定传染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有关精神病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在婚前未治愈的情
单方提起离婚的各种情况。包括一方患有禁止结婚疾病、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无感情、婚前隐瞒精神病等情形。当一方坚决要求离婚且经过调解无效时,可以依法判决准予离婚。文章还涉及其他如包办婚姻、感情不和分居、一方通奸不悔改等情况。总之,在特定情况下,单方有权提出离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支付问题。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支付给拥有子女抚养权的一方。支付标准并非固定按照工资的20%支付,而是由双方协议确定。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子女抚养费的强制性标准,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