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第7条第2款的规定,禁止结婚的疾病是指“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姻法没有具体列举禁止结婚的疾病,而是采用了概括性的规定。对于哪些疾病属于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范围,必须由医学专家进行鉴定。
根据我国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较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对于被诊断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人,医生应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医学意见。如果经过男女双方的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进行结扎手术以确保不生育,那么可以结婚。但是,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情况除外。
指定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其他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传染病。
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如果在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患有指定传染病或有关精神病的人在传染期或发病期内,医生应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该暂缓结婚。总结起来,不应当结婚或暂缓结婚的疾病主要包括:重症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重症智力低下,即痴呆症;处于发病期间的法定传染病,包括未经治愈的梅毒、淋病、艾滋病、甲型肝炎、开放性肺结核和麻风病等。
关于因生理缺陷不能进行性行为的人是否允许结婚,根据1950年的婚姻法规定,是禁止结婚的。然而,1980年的婚姻法对此并没有限制。因此,对于因生理缺陷无法进行性行为的人,并不是禁止结婚的条件。
根据《婚姻法》第七条的规定,禁止结婚的情形包括: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民法典》和《婚姻法》的生效与废止对婚姻状况信息显示的改变。离婚后,公民的婚姻状况只在户籍管理部门登记,而非在婚姻登记机关显示。离婚档案会被永久保存,但婚姻状况信息不会显示。再婚登记与户籍信息无关,需出示相关离婚证明文件。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支付问题。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支付给拥有子女抚养权的一方。支付标准并非固定按照工资的20%支付,而是由双方协议确定。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子女抚养费的强制性标准,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我国婚姻法对男女结婚的必备条件的法律规定。包括达到法定结婚年龄、遵守一夫一妻制度、双方自愿结婚、无直系和旁系血亲关系、无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等。并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书确认建立夫妻关系。
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具体意见,列举了多种情况下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证据,包括重婚、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婚前隐瞒精神病等情况,以及其他如欺骗对方、不履行家庭义务、虐待遗弃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