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条例 > 不能生育的表兄妹可以结婚

不能生育的表兄妹可以结婚

时间:2025-05-17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2672
近亲不能结婚,但这只是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其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详细说明。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对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十几岁时曾经发生过性关系。后来被两家发现并予以制止。成年后两人均分别与他人结婚并生育有子女。表妹在生过孩子后做了绝育手术。两人在年近半百之际因为感情不和分别与各自的配偶离了婚,两人再相见时,还念念不忘年少时的恋情,于是两人决定结婚。审查时,婚姻登记机关并未发现。领到不久,双方父母和单位发现这对表兄妹的婚姻关系。单位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控告。

婚姻登记机关的大部分人认为,根据法律规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表兄妹也应当禁止结婚。然而,另一部分人认为,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育的子女有遗传病,而表兄妹无法在婚后生育,因此应当允许他们结婚。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表兄妹已经超过了生育的年龄,女方还进行了绝育手术,已经无法生育子女。因此,根据艾滋病患者可以结婚的理由和推论,不能生育的表兄妹也可以结婚。

姻亲能否结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姻亲是由于婚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姻亲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因此不具有近亲结婚对后代的危害性。因此,对于同辈份的姻亲之间结婚,法律没有任何限制。然而,对于不同辈份的姻亲之间结婚,例如丧偶的儿媳嫁给公公等情况,在公众心中被视为乱伦,很难被接受。此外,如果有子女,还会引起继承方面的混乱。因此,婚姻登记机关通常会劝阻不同辈份的姻亲之间结婚。

养亲属或继亲属之间结婚要慎重

“养亲”是由于收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养亲之间一般没有血缘关系。根据我国《婚姻法》第23条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是不允许结婚的。然而,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同一辈份具有养亲关系的人之间结婚并不受反对,例如养子女与养父母的亲生子女、养子女之间是可以结婚的。司法实践也认可了这一点。

然而,不同辈份的养亲属之间仍然禁止结婚。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观念不允许这种乱伦行为,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长辈养亲利用养亲抚养关系对养子女做出不利的行为。因此,不同辈份的养亲属之间不能结婚。

“继亲”是由于父母一方再婚而与其再婚的配偶及其亲属所形成的亲属关系,例如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继兄弟姐妹之间等等。根据我国《婚姻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如果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就等同于父母子女关系,因此不能结婚。如果没有形成抚养教育关系,那么在继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解除后,不同辈份之间的继亲仍然可以结婚。然而,即使没有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结婚仍需慎重,因为这与传统观念相悖。

对于同一辈份的继亲之间,例如继兄弟姐妹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且不违反伦理道德,是可以结婚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王某诉求法院撤销与初某的婚姻关系

    王某因初某的威胁和恐吓而与其结婚的案例。法院最终判决撤销两人的婚姻关系,因为初某在结婚前存在威胁行为。可撤销婚姻是指一方采取不当手段迫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本案中,王某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撤销申请,法院依法判决撤销婚姻。若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

  • 没有结婚证家暴的法律处理方式

    没有结婚证的家暴行为的法律处理方式。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男女双方即使没有结婚证,若共同生活并发生家暴行为,仍可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身权益。被害人应留存证据,及时报警,并寻求社区帮助,以获取必要的法律救助和支持。

  • 结婚自主权

    结婚自主权和离婚自主权。结婚自主权指公民自主决定婚姻,禁止强迫和干涉。离婚自主权指夫妻有权依法解除关系。结婚自主权和离婚自由都是保障公民婚姻自由的重要内容,但离婚自主权行使时也必须对家庭、子女负起责任,防止轻率离婚。

  • 军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暂行规定

    军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暂行规定,包括军人结婚的要求、军官和士兵的结婚问题、现役军人与外国人的婚姻、离婚的规定以及破坏军婚罪的相关内容。军人结婚需遵循总政治部的规定,包括晚婚号召、计划生育义务、配偶选择标准、申请结婚的程序等。同时,对现役军

  • 军队贯彻实施婚姻法的规定
  • 军人离婚财产分割原则
  • 结婚后买了一套房婚后又买一套算二套房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