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结婚程序 > 未领结婚证有法律效力吗

未领结婚证有法律效力吗

时间:2023-10-27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271
近日,浦城法院对陈某起诉的一起离婚纠纷一案不予受理。从1997年开始,陈某与一女子赵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一直未领结婚证,2003年6月份,赵某离家出走后就再无音讯。2016年3月,陈某与另一女子李某到婚姻登记中心办理结婚登记,婚姻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告诉陈某其户口簿上注明的是“已婚”,不能再登记结婚,必须先离婚否则会构成重婚。陈某表示对户口簿上注明的信息之前都没有注意,于是到法院起诉离婚,请求解除婚姻关系。

法官解释

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如果起诉要求离婚,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1994年2月1日之前的情况

如果在1994年2月1日之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那么根据事实婚姻的处理原则来处理。

1994年2月1日之后的情况

如果在1994年2月1日之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他们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如果他们未补办结婚登记,那么根据解除同居关系的处理原则来处理。

在本案中,陈某与赵某从1997年开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他们未领取结婚证,并且赵某现下落不明,无法与之联系。因此,根据法律规定,陈某与赵某之间只是同居关系,并不属于合法的婚姻关系或符合事实婚姻的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的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承办法官建议陈某去公安局的户籍管理中心申请变更登记婚姻情况,否则可能陷入结不了婚也离不了婚的尴尬局面。

婚姻制度的变化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进行结婚登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生效使得我国不再承认事实婚姻关系,目前我国婚姻登记制度主要保护合法登记婚姻。

因此,未领取结婚证的所谓“婚姻”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首先,如果感情破裂,只是同居关系的一方很可能面临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纠纷,但往往没有重视保留证据。其次,与有配偶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与有配偶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均构成重婚罪。在1994年2月1日之前已经与他人形成事实婚姻关系的,但在此之后与他人登记结婚的,登记婚姻受到法律保护,但继续保持原来的事实婚姻关系则构成重婚罪。此外,如果同居期间一方去世,另一方要求继承遗产,如果被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可以按照配偶身份依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处理。如果被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但符合《继承法》第14条的规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相互扶助的问题。

自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只要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其婚姻关系一律无效。基于夫妻关系而产生的继承权也得不到法律保护,这在丧偶老人的“夕阳恋”中可能会引发许多问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登记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登记的法律规定。双方需共同到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并遵守婚姻法及相关规定。申请时需提供不同证件,包括户籍证明、护照等。部分中国公民由于职业等原因不得与外国人结婚。符合资格的男女双方提供完整证件后,需缴纳费用

  • 婚前怀了别人孩子婚后离婚怎么判

    婚前怀孕和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离婚家庭的子女抚养由双方协商决定。对于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随母方抚养;对于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法院会根据子女利益和双方情况判决。若子女不足2周岁且符合特定条件,也可随父方生活。

  • 涉外结婚申请补领结婚证的条件

    涉外结婚申请补领结婚证的条件,包括婚姻登记处的管辖权、婚姻状况当事人的登记情况、遗失或损毁结婚证的证明、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以及结婚登记记录证明等。当事人必须提供证件原件和复印件,照片要求以及委托书等证明材料。如不能亲自前往原办理机关,可委托他人代办,

  • 无结婚证生2个孩子是否构成夫妻关系

    无结婚证生育两个孩子是否构成夫妻关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没有结婚证生育孩子不构成夫妻关系,属于同居关系。对于同居生的孩子的抚养权问题,父母可以通过协商决定,如无法达成协议,可通过法院解决。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

  • 近亲结婚的无效性及起诉程序
  • 二婚登记须携带离婚协议书吗?
  • 无结婚证有小孩是否构成事实婚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