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义务 > 虚假出资的法律定义和行为特征

虚假出资的法律定义和行为特征

时间:2025-04-29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447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化中对于一些虚假出资行为也越来越常见,那么对此一些人会认为虚假出资并不算是什么违法的行为,只要承担一些罚款就可以。那么对此大家就小看我们的法律规定了。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虚假出资属于怎样的行为,怎样进行认定。

虚假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未实际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所有权,与代收股款的银行、资产评估机构或验资机构串通合作,通过出具虚假的收款证明、财产所有权转移证明或出资证明等手段,骗取公司登记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法律规定。

单位虚假出资的行为特征

单位虚假出资是指单位股东表面上出资,但实际上未支付相应对价而取得公司股权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司法规定,即单位作为发起人或股东未按照应当交付的出资额支付货币或实物,或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虚假出资行为属于不作为,即行为人未履行特定法律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虚假出资的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单位股东有真实出资的义务,但若单位股东未履行这一义务,且造成或可能造成公司、股东或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其虚假出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虚假出资行为会造成社会危害,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不作为行为的时间起点应以法律规定行为人应当履行真实出资行为的时限为准。虚假出资行为一直延续,直至出现债权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人民币或公司资不抵债、无法正常经营。当债权无法履行或公司资不抵债、无法正常经营之日起,就符合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已经成立。

虚假出资的认定

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

1. 以货币方式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存入足额的认缴货币。

2. 以货币方式缴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缴纳全部股款。

3. 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出资或抵作股款的股东或发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

虚假出资罪的处罚

对于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的行为,如果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且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金。

单位犯虚假出资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违反公司法规定,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公司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出资的举证责任分配

根据不同的诉讼情况,虚假出资的举证责任分配如下:

1. 已出资股东为原告的诉讼:

该股东需要向法院提供其他股东虚假出资的事实,若该股东不能举证自己在公司设立时已足额缴纳出资或未能提供将验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的证明,将承担败诉的责任。

2. 侵犯公司利益引起的诉讼:

公司作为法人,需由法定代表人、董事会(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或监事会(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代表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股东存在虚假出资的事实。同样,该股东需要承担证明自己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责任。

3. 以债权人为原告提起的诉讼:

债权人作为与公司交易的第三方,若主张公司股东出资不到位,需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由于出资证据通常保存在公司或出资人手中,债权人取证存在困难。根据《证据规定》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若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且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内容不利于持有人的,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因此,债权人只需提供能使人合理怀疑股东出资虚假的初步证据或相关证据线索,无需达到民事诉讼上的证据优势证明标准。

虚假出资的常见表现

虚假出资常见的表现包括:

1. 利用估价不当的方法虚假出资:

通过指示估价机构高估出资方式中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达到虚假出资的目的。

2. 利用虚假验资的方式虚假出资:

通过中介机构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以欺骗的方式达到虚假出资的目的。

3. 抽逃出资:

投资人在以借贷、租赁等方式出齐注册资本后,以各种名义将资金抽走,使公司成为虚假的空壳公司。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出资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的认定及法律责任。首先定义了虚假出资,并描述了其行为特征;然后阐述了单位虚假出资的主要表现;接着说明了虚假出资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最后提到了虚假出资的立案追诉标准。

  • 虚假出资罪的取消对公司法的影响

    公司法的修改对虚假出资罪的影响。修改后的公司法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和出资金额要求,股东无需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出资,并且取消了验资和实收资本的登记要求。然而,特殊公司的虚假注册资本和虚假出资行为仍然可能构成犯罪,例如商业银行等需要实缴出资的公

  • 公司破产股东的责任

    公司破产股东的责任。文中提到,股东如果存在虚假或抽逃出资等不当行为,需承担对公司债务的连带责任。股东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发起人也需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如果非货币财产出资不足,发起人需承

  • 虚假出资的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的法律责任。股东未按规定出资需承担行政责任,如罚款并改正;若虚假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则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和罚金。虚假出资指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目的是欺骗其他发起人和股东。常见表现包括利用估价不

  • 公司债务责任的界定
  • 股东抽逃出资时债权人能否要求全体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