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A、B双方在婚前订立的婚前协议书是否有效。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财产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故该婚前协议中A将其名下的婚前财产自愿作为婚后共同财产由A、B共同共有的约定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但该协议又规定为防止再次离婚而约定离婚后A名下的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归B所有,而B名下的财产归A所有,且仅同意A只带走当季衣服一套,上述约定系完全剥夺另一方在财产上的权利,有非常严厉的惩罚性质。婚姻法上的忠实义务,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并非法律上的义务,A、B所签订的婚前协议并非真正的财产协议,而是一种忠诚协议,该协议中关于离婚后财产分割的约定不应作为确定双方具体民事权利义务的约定,也不应该作为夫妻财产分割的依据。
婚前财产约定是指男女双方于缔结婚姻前对各自婚前以及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做出的约定。根据我国法律,婚前财产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他人财产权益且签订人在签约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A、B在婚前协议中约定的财产归属是合法有效的。
然而,婚前财产协议中的忠诚协议部分不应作为确定双方具体民事权利义务的约定,也不应作为夫妻财产分割的依据。忠诚协议属于道德问题,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此外,任何形式的侵权损害都不能通过合同契约加以预定,包括夫妻间的感情伤害。
因此,在处理婚姻财产分割时,应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并确保公平和公正。
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协议内容。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并深入了解后决定订婚,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婚姻美德,维护家庭正常运转,规范婚后生活。协议内容包括了婚姻目的、生育计划、离婚事宜、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甲方婚后事项、乙方婚后事项以及反对家庭暴力等方面的规定,
夫妻签订的协议在民法典生效后的法律效力问题。夫妻可以签订协议来处理财产归属、赔偿等问题,只要内容合法且双方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涉及婚姻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应遵守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若协议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如限制离婚自由权
婚前财产公证的办证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双方需准备个人身份证明、财产所有权证明和已草拟好的协议书等材料。然后,必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并填写表格。接着,公证员会审查财产协议内容并询问当事人,完成公证接谈笔录后签字确认。最后,签名确认并领取公证书,
婚前协议公证机关的选择及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当事人可选择住所、居住地等处的公证机构申请公证,涉及不动产的公证需向相应机构申请。当事人可委托他人办理公证,但某些事项如遗嘱、生存、收养关系等需本人亲自办理。申请办理公证需如实说明情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