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原则 > 注射室工作制度的规定

注射室工作制度的规定

时间:2025-03-24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8806
注射药物进入体内是用来控制治疗疾病的常见有效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有过很多次关于注射治疗的经验。那么,关于注射室的工作制度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注射

所有注射都必须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医嘱进行。对于过敏药物,必须在注射前进行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在注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同时,对病员要热情和体贴。

3.及时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并报告医师

在注射后,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果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向医生报告。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在注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帽子,并定期消毒和更换器械,以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每个人只能使用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并定期检查

注射室必须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并放在固定位置。同时,要定期检查并及时补充和更换。

6.定期消毒和采样培养

注射室每天都要进行消毒,并定期进行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

注射的定义和途经

1.什么是注射

注射是通过使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与口服药物不同。

2.注射的途经

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主要用于各种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和局部麻醉。常用于前臂掌侧进行皮内试验,卡介苗接种则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进行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主要用于疫苗和菌苗预防接种、局部麻醉以及某些药物。常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肩胛下缘或腹部进行皮下注射。注射时针头刺入1.5~2cm,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推入。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广泛应用于推入各种有刺激性的药物。常用于青霉素、磺胺、维生素、酶制剂、生物碱制剂、血液、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物的注射。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主要用于急重病人,以迅速发挥疗效。常用于剂量超过10ml、有刺激性和要求迅速起作用的药物的注射。注射部位多为正中静脉(肘部)、大隐静脉(大腿内侧)、颈静脉和头皮静脉。

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是将大量液体直接滴入静脉。常用于输入抗生素、磺胺、抗癌药、营养液、血液及其制剂,补充血容量、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供给营养和药物,稀释毒素、降低颅压等。

动脉注射

动脉注射主要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肿瘤。常通过穿刺肢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等进行注射,也可以通过置入导管进行动脉灌注。

心内注射

心内注射是向心室腔内注入能使心脏恢复搏动的药物。常与心脏按摩同时应用,可以通过胸外注射和胸内注射两种方法进行。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体腔内注射

体腔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入各体腔进行治疗的方法。常用的体腔内注射有脑室内注射、鞘内注射、胸膜腔内注射、腹腔内注射和关节腔内注射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