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办婚姻登记的情况,如果一方主张返还彩礼,应当考虑双方的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长,可以不支持返还彩礼的请求。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但确有证据证明彩礼已经用于共同生活或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女方也可以拒绝返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根据这个规定,婚约彩礼是附解除条件的赠与,以婚约解除作为解除条件。因此,婚约解除后,受赠人应当将彩礼返还给赠与人。如果受赠人拒不返还而继续占有彩礼,将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对于同居双方已经举办婚礼,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较长时间,甚至已经生育子女的情况,双方结婚时一方支付给另一方的彩礼往往已经用于双方共同生活和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返还彩礼。
在重婚情形下,重婚行为构成了夫妻间贞操义务的违反,主要会造成他方配偶精神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是极其主观的感受,别人无从得知,从而精神损害不可能精确计算,只能委之于法官凭借司法经验,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情节、常理、医学鉴定等因素予以判断。至于物质上的损害亦非不存在,比如,一方婚外性行为感染性病致使他方身体受到伤害,由此产生的医药费。另外,为获得他方配偶不忠行为的证据而支出的费用亦应计算在内。
在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下,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侵犯的客体与重婚相同,其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与后者造成的结果相类似。重婚造成的结果前文已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家庭暴力情形下,物质上的损害主要包括由于身体、精神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至于精神上的损害,同样应委之于法官依前文所列标准予以确定。
在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情形下,虐待家庭成员的损害后果与家庭暴力情形下的损害后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遗弃情形下,物质上的损害主要包括扶养费、家庭生活费中应由对方支付的部分。精神上的损害依上述规则予以确定。
我国婚姻法对于逃婚和婚姻诈骗的规定。逃婚不构成违法行为,但如果接受彩礼后逃婚则可能涉及婚姻诈骗。此外,法律规定了结婚的年龄要求,并强调结婚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只有取得结婚证,夫妻关系才能确立。
彩礼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包括其在现代互联网语境中的新含义。文章还介绍了关于彩礼的法律规定和返还彩礼的法律依据,包括哪些情况需要返还以及哪些情况不需要返还彩礼。最后强调了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金钱。
没有领结婚证的情况下彩礼的退还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可支持返还请求。对于同居关系发生的彩礼返还纠纷,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遇到纠纷,建议寻求专业律师帮助。
夫妻离婚时礼金的解决方式。根据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应返还彩礼。支付彩礼的一方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如果对方拒绝,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对彩礼持有不支持的态度。